中國黃金的“黃金”四年 |
發布日期:11-01-05 09:43: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國企 作者:趙春凌 |
瞄準前沿技術 堅持科技興企 長期以來,被稱之為“呆礦”的難處理金礦資源約占我國已探明黃金儲量的1/3以上,開發利用難度非常大。而在中國黃金集團擁有的約1300噸黃金儲量中,70%為“呆礦”,占我國難處理金礦資源總量的一半以上。中國黃金集團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有效動力,瞄準黃金行業前沿技術,承擔了大量國家科技攻關任務,近四年來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近9億元,自主研發成功了與世界先進技術比肩的生物氧化、原礦焙燒、砷回收等核心技術,以及國內首創的精煉“99.999”高純黃金技術,引領了我國黃金產業科技進步。同時,集團還注重以項目建設帶動國內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在內蒙古烏山項目中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目前國內規格最大的半自磨機和球磨機等設備。西藏甲瑪、湖北三鑫、貴州金興、遼寧天利等礦山和冶煉企業,在建設、技改、科研過程中,也都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標準為起點,集團人工成本利潤率由2005年的79%提高到了207%。 四年來,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先后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有關黃金行業的全部六項課題,這一數量是“十五”期間的3倍。這四年也成為了集團承擔國家各級科研項目級別最高和數量最多的四年。 注重集約開發 海外大膽淘“金” 資源型公司快速發展的基礎是要擁有足夠多的資源。為此,集團在2007年初啟動了實施資源領先的發展戰略,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生產探礦熱潮。近四年已累計完成探礦工程量100萬米,新增金資源量523噸。銅資源保有量增加到800萬噸,居全國前5位;鉬資源達到160萬噸,居全國前3位。此外,有色資源勘探也取得新進展,廣西金琪項目新增鉛鋅資源20萬噸,西藏甲碼外圍探礦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我國“2009年十大找礦成果”之一。 有了資源,如何提高資源利用率又成為集團面臨的一個難題。以前,一個金礦如果能年產1噸黃金,就能得到國家獎勵。發達國家有些金礦卻年產幾十噸。集團領導下決心帶頭改變這種“吃白菜只吃心兒”的現狀,力爭讓寶貴的黃金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2007年集團在國內規劃了18個黃金生產基地,建成了一批細選精煉、節能環保、年產量可達3至8噸的標桿企業。在增加資源儲量、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中國黃金集團還積極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黃金投資和深加工產品銷售,黃金投資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4%,黃金產銷量均居國內第一。 中國黃金集團還在“走出去”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集團從加拿大艾芬豪公司購回了加拿大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