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天生抵御通脹 |
發布日期:11-07-10 09:02: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投資有道 作者: |
金融危機后,寬松的貨幣政策成為全球主基調,無論是處于危機中心的美國、歐盟,還是距離較遠的中國、日本。貨幣泛濫往往帶來通貨膨脹,在這種背景下,投資者應該如何做資產配置呢? 在持續通脹的經濟環境下,政府一般傾向于采取提升利率或緊縮貨幣數量等政策措施以抑制通脹,這意味著無風險利率將上升。一項資產的價格如果要持平甚至上漲,必然要求其未來的現金流或可換取的收入能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根據這一思路,以下資產或許能夠在持續通脹背景下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黃金;銦、鍺等稀有金屬;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而股市也不是全無機會。 黃金作為貨幣天生具備抵御通脹的能力。目前比較令人困惑的一點是,由于全球性的貨幣超發,通脹預期已使得黃金價格自2008年11月以來上漲超過一倍。但我們認為黃金在未來依然具有保值增值的能力,理由如下,金融危機之后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未能找到類似于信息技術革命的技術進步,如果這種格局在未來仍不能得到改變,那么美國必然要改變其原有的高負債、高消費的經濟模式,由此判斷美元貶值可能演變成為中長期趨勢,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甚至有可能受到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本輪黃金牛市很可能持續下去。 礦產資源大都具備抵御通脹的能力。但與黃金類似,銅、鋁、鉛、鋅等傳統大宗商品在金融危機之后被賦予了過多的金融屬性,例如在發達國家的經濟遠未恢復的情況下銅價甚至超越了金融危機之前的高點。因此,傳統大宗商品的前景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銦、鍺等稀有金屬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需求方面,銦和鍺都應用于新興產業,未來能夠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至于房地產行業,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房地產行業受到連續政策調控,原來房產投資火熱的一、二線城市中房價繼續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但由于本輪通脹的重要推動力是低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伴隨著城市化的持續推進,作為勞動力供給地區的三、四線城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改善是大勢所趨,這些地方的房價存在一些上升空間,因此三四線城市的房產依然有可能作為抵御通脹的工具。 股票市場的一個經驗說法是通脹無牛市,其理論基礎如下:通脹導致無風險利率提高。通脹往往會導致經濟波動加劇,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要求的風險補償相應上升。但如果企業盈利能夠受益于通脹而大幅增長,股價同樣會上升。國內本輪通脹與1970年代的美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供給緊缺都是通脹的主導因素,因此1970年代美國股市對于我們有很好的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