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價格暴漲暴跌如過山車 |
黃金白銀暴漲暴跌,消費者投資需謹慎。 專家認為是市場炒作出現的風險征兆,不宜盲目參與投資 近期白銀的“過山車”行情讓許多投資者不知所措。分析人士指出,美元持續反彈、商品價格持續回落、通脹放緩以及前期大量獲利盤的頭寸了結等諸多因素拖累了黃金白銀的走勢,而面對歷史上黃金白銀暴漲暴跌的前車之鑒和現實的行情,投資者應謹慎操作。 拉丹被斃金銀價跳水 最近3個月,黃金、白銀價格漲勢兇猛,出人意料。國際金價從今年1月28日的每盎司1308美元漲至1556美元,上漲了近250美元;國內金價在此期間也從每克281元漲至320元,大漲近40元。 而與更為瘋狂的白銀相比,黃金的漲幅還是“小巫見大巫”。3個月間,國際銀價從每盎司26.38美元暴漲至49.77美元,漲幅超過80%;而國內銀價在此期間從每公斤5970元狂漲至最高的10788元。 暴漲伴隨著間歇性暴跌,4月2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AG(T+D)以每公斤10572元開盤,突然掉頭暴跌,最低曾到每公斤9700元,收盤跌破萬元,單日暴跌786元,一天之內上下波動近千元。 更大的跌勢出現在5月2日,在美國宣布本·拉丹被擊斃的消息后,國際現貨黃金每盎司快速下跌13美元;銀價更是出現“跳水”行情,國際現貨白銀當天以47.86美元開盤,最低至42.21美元,跌幅一度超過12%。 白銀風險或大于黃金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日前撰文表示,當黃金、白銀、大宗商品根本轉變其使用價值變成投資品以后,定價機制就已完全顛覆了經濟學基本原理,不以供求關系為基礎,沒有效用最大化的約束。 金融資本反復使用“貶值”的信息,把本應一次性到位的避險保值概念變成不斷調動資金的投機行為,推動金價、銀價,還有本沒有基本面支持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制造賺取價差的機會。近期黃金白銀價格暴跌應該屬于一次“獲利回吐”行為。 對于未來金價、銀價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走勢,左小蕾認為,首先要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其次要看金融資本的投機取向。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不改變,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格局不改,金、銀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就不會轉向。中國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周洪濤認為,全球通脹壓力加大、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市場信心不足、美元走勢偏軟等原因依然可能推動金價上漲,但黃金畢竟已經走到了歷史最高點,短期獲利盤出逃導致的回調風險隨時出現,中長期來看雖然牛市未盡,但越來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