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幾款產品只取得了最低收益。
今年以來,許多商業銀行開始將目光聚焦在結構性產品上,產品的發行量也有所回升。這其中掛鉤貴金屬的理財產品最多。
不過,業內表示,投資掛鉤貴金屬的理財產品,要注意這類產品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只是最好情況下的收益,如果是非保本的結構性產品,投資者可能還要承擔損失本金的風險。
中行的理財專家也提醒,不同機構在不同時段對黃金價格的觀點是不太相近的,投資者自己需要對黃金的走勢有一定的判斷,可以看一下掛鉤黃金理財產品設定的區間有多大,如果銀行設定的區間很寬,那么有可能難以實現最低收益。投資者選擇時,盡可能購買有保底收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