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涌海:人民幣國際化帶來黃金發展機遇
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謝涌海親眼見證了過去十年中資券商在香港不斷發展成長的歷程。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崛起呼喚中國自己的一流投資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將為中資券商在香港的發展帶來黃金機遇,只要定位明確,采用科學的薪酬體制,中資券商有機會成長為令世界矚目的一流投行。
中資券商改變香港證券業格局
中國證券報:中資券商近年加速來港擴張業務,目前這一群體的整體實力在香港400多家券商中處于怎樣的位置?
謝涌海:香港目前有400多家券商,港交所每年根據市場占有率將這些券商劃分為三組:交易額居前十四位為A組券商;第十五至六十五位為B組;六十五位以后的參與者歸為C組。A組的14家券商市場份額占到了50%-55%,B組券商的市場份額大約為35%左右,C組小型券商的合計份額只有10%左右。
十年前,香港中資券商數量小、規模小,香港的券商基本以兩類為主體,一類是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外資大行,一類是數量眾多的香港本地小券商,后者的實力遠遠落后于前者。中資券商的到來,改變了香港證券市場的競爭格局,目前在香港的30家中資券商中,中銀國際位列A組,其余大部分中資券商位列B組,至于C組,則主要是香港本地的小型券商。近兩年來,中資券商在香港發展很快,不僅證券交易的市場份額在明顯提升,投行業務也有很大進步,在去年的IPO項目中,絕大部分項目都有中資券商的參與。
中國證券報:中資券商來香港發展業務目前最大優勢是什么,最大的劣勢又在哪里?
謝涌海:中資券商在香港發展業務的優勢很多。首先,這些中資券商的母公司都是內地的大型銀行或者大券商,資本金十分雄厚,如果業務發展需要,母公司隨時可以增資,它們在香港的發展不會像許多本地券商一樣受到資本金規模的限制;其次,中資券商在內地和香港均有業務牌照,而且熟悉兩地法規,在合規條件下,能夠為客戶提供便捷的跨境業務服務;此外,中資券商的母公司在內地都擁有廣大的客戶群,隨著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來港投資的企業和個人會越來越多,他們一般會首選中資券商作為金融服務機構。
當然,中資券商的劣勢也比較明顯。第一,因為內地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很短,與海外大券商相比,中資券商的海外經驗明顯不足,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第二,在能夠提供的產品范圍和創新能力方面,中資券商還遠遠落后于外資投行;第三,中資券商的人才整體素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