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動性才是金價關鍵 |
發布日期:11-08-22 08:55:5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投資者報 作者:潘穎 |
8月18日,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再度強勢上漲,最高觸及1794.50美元/盎司,向8月11日創下的1814美元的歷史紀錄發起沖擊。 如此高峰,你還敢爬嗎?所謂“亂世黃金”,梳理黃金暴漲暴跌的歷史可以發現,黃金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布雷頓森林體系于70年代初崩潰,黃金結束35美元/盎司的歷史)至今大致共經歷過5次大跌,分別發生在:1979~1982年的經濟危機期間及此后;1987年美國股災后;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2000年美國網絡股泡沫破滅后;2008年3月美第一輪次貸危機集中爆發后。這5次均發生在金融或經濟危機之后,皆與危機表現緩解、經濟復蘇或美元、股市再度走強有關。 那么,現在黃金會否再次遭遇沖頂后的回落,幾十年過去,歷史教訓有多少可堪借鑒之處?為此,《投資者報》專訪了在國際黃金交易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南非標準銀行商品交易策略部負責人Walter de Wet(魏文德)。 金價目前大漲與QE3有關 《投資者報》:黃金對什么宏觀指標的敏感度最強?是不是美元,并與之呈反向相關關系?歷史上,2008年3月時,黃金曾從1000多美金一路暴跌到10月的600美金,起因與美元走強有關,這一情景會否在未來隨著美元走強的可能而再次重現?現在黃金價格上漲是否已對美國推出QE3的可能性有所反映? Walter de Wet:市場上有諸多影響黃金走勢的宏觀因素。從長期來看,我們相信主要影響黃金走勢的是處于低位的實際利率和全球流動性的增加(比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大和政府借款的增加)。我們認為這是影響金價的因素。 短期來看,比如單日或者單周來講,美元等因素就比較重要(2008年的情況就是如此),但從長期來看,我們并不認為美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通過觀察過去美元和金價的走勢就能看出來。 另外,我們認為現在金價的飆升與美國推出QE3可能性的增大是有一定關系的。 《投資者報》:2007年10月,投行貝爾斯登倒閉后,次貸危機第一次集中爆發,此后黃金曾有過一段大漲,但隨著危機蔓延,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越發擔憂,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皆出現趨勢性回落;相似地,1987年10月美國發生股災時,黃金價格也并未出現多大漲幅。是否可以這樣說,在危機發生初期,黃金價格往往在避險需求上升時會一路走高,隨后伴隨著危機蔓延,需求減弱,黃金作為商品的屬性體現出來,從而跟隨其他大宗商品走弱。也就是說,危機來臨時,黃金價格可能并非一定能保持較高的水平?黃金暴跌的歷史是否能為當前市場所借鑒? Wal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