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本位”之辯:關于國際貨幣體系的幾點思考 |
發布日期:10-11-26 08:41: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 |
國也成功地把黃金去貨幣化了。此后建立起來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Ⅱ”(或者“牙買加體系”),事實上就是十分松散的、匯率自由浮動的國際貨幣體系,各國可以自由地選擇本國的匯率制度。而黃金此時作為充當臨時裁判的“名義錨”的角色,便開始被世界各國所推崇和重視。
反思新“金本位”眾所周知,黃金曾長期承擔貨幣職能,歷史上的金本位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后期實行了一百多年。但黃金的這種歷史使命是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當時的國際貿易并不十分普遍,貿易額也很小,黃金因其具有的體積小、價值大、易分割、易攜帶的獨特屬性而被很多國家作為國際間的支付手段,充當國際貨幣功能。但近幾十年來隨著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和全球貿易的迅猛增長,客觀上需要更多的流通貨幣和支付手段來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和促進經濟發展,而黃金的年產量僅有兩三千噸,地面總存量也不過16萬噸,十分有限的實物供應表明,黃金確實無力繼續承擔國際貨幣的職能。由于在二戰后美國無論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居于全球霸主地位,那么這種世界貨幣的角色自然地就落在了美元身上。 當然,美國利用美元的這種世界貨幣地位,單純為本國經濟發展謀利益的不合理行為造成了全球信用貨幣體系的混亂,并直接導致了本輪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發生。在這一點上來說,國際貨幣體系就必須作出反思和糾正。因此,近年來關于考慮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行的特別提款權SDR作為“超主權貨幣”充當世界貨幣以及把非信用工具—黃金引入國際貨幣體系的觀點便不絕于耳。這種觀點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想使國際貨幣體系“去信用化”和“去美元化” 個人認為,佐利克關于新“金本位”的觀點絕非要重啟原有的金本位體制,因為這既不應該也不可能。他的主要意圖是強調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架構,而人民幣和黃金都可以作為這種“多元”中的其中“一元”。新“金本位”觀點的本質是對原有松散的以浮動匯率制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質疑,是對各國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合作和強化監管的建議,是對避免貨幣戰爭的渴望。但我認為,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在短期內不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美國的全球經濟霸主地位和各國對美元的依賴也不會很快減弱,“G20”峰會取得的成果并不令人十分滿意。并且只要美國經濟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復蘇,美國實行寬松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基調就不會改變。黃金雖然會繼續被各國央行持續增持,會繼續被各國居民和投資者所青睞,但終究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