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需求“逆勢而上” |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的名言在2010年的黃金市場得到了最好的印證;仡2010年的全球黃金走勢,與全球主要貨幣的波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整個上半年,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下,伴隨歐元不斷走軟,黃金連續走高刷新歷史紀錄,高歌猛進中顯出“硬通貨”的風姿;到了年中,歐債危機突現緩和跡象,在世界主要貨幣反彈行情中,金價又順勢回落;8月之后,伴隨著美國公布令人失望的宏觀經濟數據,美元進一步下跌,金價再次啟動,登上“千二”大關;到了11月,在美聯儲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刺激下,“印鈔”效應再次導致美元貶值預期,金價隨即首次突破“千四”。作為“最后的盾牌”在巨額流動性沖擊中,黃金凸顯了中流砥柱的本色。 與以往的黃金市場不同,2010年黃金不但受到全球投資者的追捧,而且高金價下的黃金首飾也受到了認可,說明黃金財富文化已開始歷史性回歸。 據估計,2010年,中國黃金需求約為500噸,與每年中國的產量基本相同,為自產自銷型。60多年來,中國未放開黃金市場的買賣,而從國際市場購買的黃金量也從未超過8%。中國2011年需求有望增長20%。多種跡象顯示,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正考慮放開黃金市場。可惜的是,處在金價的歷史性高點上,中國進入黃金時代顯得尤為“時不逢機”,但正是這種“逆勢而上”卻彰顯了中國真的在崛起、開始把握全球的財富機遇。 依筆者的判斷,中國放開黃金市場是遲早的事,越早開放,則越早能讓中國國民享受到財富的利益和公民的權利,更能消除中國“貨幣泛濫”長期投資找不到出路、資本亂竄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現象,更有利于中國經濟、投資、財富結構的合理變化。 201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黃金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六部委意見將未來黃金市場發展與中國金融市場競爭力提升的全局聯系在一起,明確提出“未來黃金市場的發展,要服務于中國黃金產業發展大局,立足于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競爭力,著力發揮黃金市場在完善金融市場中的重要作用。”這個聯合發文一出,在國內外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中國因素無疑將在未來金價長期趨勢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到2010年末為止,中國央行避開了國際黃金市場,而通過國內的采礦業穩定增加黃金生產和儲備。但央行2010年8月曾表示將允許商業銀行增加黃金進出口,從而推動中國黃金市場發展,情況已隨之發生了變化。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