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爭儲金擴大黃金供需缺口 將對金價形成支撐 |
金市在新年首個交易日出現“開門紅”行情,1月4日現貨金大漲24.40美元報收1120.80美元/盎司。美國原油期貨持續上揚至每桶80美元上方交投,顯示風險偏好回歸大宗商品市場,對金價形成支撐。SPDR黃金ETF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持倉量為1128.745噸,較上日減少4.877噸,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巴克萊白銀ETF基金維持在9492.97噸不變。最新的主要黃金ETF數據顯示,2009年黃金ETF累計資金凈流入169億美元。這些基金持有的黃金總價值大約有613億美元,全年增長84%,持倉量增加565噸,價格凈漲213美元/盎司。印度在2009年進口了300噸~350噸黃金,高于預期的200噸,使得市場對黃金高價給實物需求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擔憂有所緩和。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在日益擔心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各國中央銀行2009年合計凈買入黃金約280億美元,折合重量為890噸;均價為978美元/盎司,比年初的黃金價格高約15%,而比現今的黃金價格低了12%,基本處在中間水平。這也是全球央行20年來首次成為黃金凈買家。對于全球央行高達890噸的凈買金數額,多數市場人士認為,這顯示出黃金的保值作用正在全球范圍內日益突現,對長線金價形成重要利好。三大新興經濟體中國、俄羅斯和印度成為買入黃金最多的國家。而菲律賓、哈薩克斯坦、斯里蘭卡和墨西哥等國也將其儲備從美元轉向黃金。對于中國來說,增持黃金儲備,無論是對人民幣未來的地位,中國綜合國力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影響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日前,央行售金協議又將每年售金的上限由500噸降低至400噸,顯示各國央行惜售情緒明顯,而黃金的供應也因此出現減少。預計2010年全球黃金儲備的增長量大約為2300噸,相當于每年的礦山開采總量,占當前全球地表黃金儲備的1.5%。一面是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官方儲備需求的大增,一面是黃金產量的減少,意味著黃金的供需缺口正在拉大,將對金價形成重要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