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貴金屬價格大幅下跌,記者調查發現,黃金市場的“搶金潮”已經偃旗息鼓。
實物黃金遭遇“最冷冬季”
截至11月底,今年國際金價累積跌幅已約25%,本周一,國際現貨黃金價格跌至1220美元/盎司下方,是自7月以來最低水平。記者連日來在本市繁華商業圈的一些金店看到,部分品牌千足金飾品零售價連續多日保持在300元/克以下。而柜臺前只有三三兩兩的顧客挑選金飾。一些銷售商家無奈地承認,低價促銷活動并不理想,金飾品整體銷售額已經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記者還走訪了本市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和興業等多家銀行(行情 專區)的十多個基層網點,只遇到了兩位前來咨詢購買實物黃金的市民。其中一位中年男士打算購買200克投資金條作為女兒的嫁妝,另一位女士則打算購買20克的馬年生肖金條作為收藏品。他們都十分淡定地表示自己打算將長期持有,并不是抱著“抄底”心態投資的,也不擔心所謂的“被套”。有樂觀的銀行人士預計,實物黃金銷售旺季可能在馬年春節前夕出現。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爭購行情已經整體透支了實物黃金的購買力,下半年金價繼續走低,人們出手更加理性。此外,全社會暢行節儉之風也影響了貴金屬禮品的消費,今冬可謂黃金商家的“最冷冬季”。
急于解套有可能陷得更深
記者深入采訪還了解到,與黃金相比,人們對白銀的保值性認同率較低,而炒作帶來的風險更大。當前一些投資性實物銀條價格已經跌至每克4.4元附近,致使很多高位入市的投資者被套。
今年貴金屬走勢出現了罕見的全線下跌走勢,而白銀的跌幅最大。一些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白銀價格從最高點已下跌了60%,遠超過同期金價的跌幅,白銀或已先期觸底,但是反彈時機確實難判斷。影響白銀價格包括白銀供需基本面、世界經濟復蘇狀況、美元黃金價格走勢等,加上白銀的工業屬性偏強,其波動比黃金要大。而國內一些投資理財機構推出白銀保證金(行情 股吧 買賣點)業務,成倍擴大了投資者的交易金額和風險。為了多賺取手續費,有的機構還錯誤地引導了投資者頻繁采取“向下攤平”的操作方法:即隨銀價下挫幅度擴增反而加碼買進,從而降低購買成本,以待銀價回升獲利。但采取此項做法,必須以確認市場行情即將走強為前提,否則,就會陷入愈套愈多的窘境。急于解套的投資者不能盲目跟風,還是要冷靜地多看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