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1日舉行LBMA/LPPM貴金屬會議上,湯森路透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全球金屬首席分析師Philip Klapwijk表示,盡管金價已從6月中旬的低點反彈,但
若向脫離熊市必須漲至1500美元上方,不然就將跌向1000-1000美元水平。
Klapwijk領導的小隊對未來黃金走勢作出的評論如下:
當前金價是否已經觸底?
(圖1為現貨黃金月圖)
從月圖上可以看出,現貨黃金在今年6月中旬觸及1180.20美元/盎司低點后便開始反彈,但這真的意味著黃金已經脫離熊市了嗎?此前2012年6月或許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些線索,可以看到金價同樣是在6月觸及一個短期的底部,隨后持續反彈至10月份。然而,眾所周知的是,自去年10月起金價再度開啟跌勢,并且分別經歷了4月及6月的兩次大跌。
(圖2顯示的是金價在升至一個高位后跌至底部,然而再度反彈至另一個高位需要的天數)
從上圖可以看出,相比1974年12月-1978年8月以及1980年1月-1983年9月高位變動的天數,2011年9月-2013年9月所需的時間要來得少得多。然而,對比歷史數據,此前兩端走勢也并非都是牛市的開端。
在經歷1974年12月-1978年8月的走勢后,現貨黃金曾持續了一段為期4年的牛市,并上漲至1980年1月850美元/盎司的高位。不過,在經歷1980年1月-1983年9月的走勢后,現貨黃金卻跌入一段為期2年半左右的熊市,并于1985年3月觸及284.25美元/盎司低點。
市場供需關系
(圖3顯示的2003-至今黃金市場的多余供應(SURPLUS)情況)
多余供應=礦商產出+碎料-制造用途(不包括金幣)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2年黃金市場多余供應曾達到2151公噸,然而在2013年金價大跌之后,多余供應僅為1500公噸,對比歷史數據看這樣的變化也是相當大的。
(圖4、5顯示的是黃金市場多余供應的吸收情況,其中圖4的紅色柱代表全球投資,黃金柱代表央行凈購買,灰色柱代表生產商凈套保)
多余供應=礦商產出+碎料-制造用途(不包括金幣)+央行出售+生產商凈對沖(看多);全球投資是所有黃金凈投資、實物金條投資以及金幣獎牌投資之和。
從圖4可以看出,2012年金價大跌后,全球投資以及生產商凈套保顯著下滑,而央行購金行為卻增加。同時,市場多余供應的總價值也大幅下跌(因金價下降)。
(圖6為全球在黃金ETF、實物金條、金幣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資情況)
小組結論:金價可能跌至1000-1100美元
1.自今年6月中旬金價觸底后,至8月中旬已反彈超200美元,暗示該位置可能是本次熊市的底部。不過,在這之后9月并沒能再次突破1400美元大關,從而終止了此前的連續反彈。預計未來美聯儲縮減QE的預期以及美國政府債務問題的重燃將推動金價觸及新的低點。
2.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年初是亞洲實物金需求的旺季,因此未來幾個月金價可能會有短暫的反彈現象發生,直到明年的2月份。至于金價是否會跌至1100甚至1000美元以下,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實物金買盤(個人投資者以及央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未來亞洲/中國的需求走軟,則金價極有可能跌破6月中旬的低點,特別是當目前黃金ETF持倉仍在大幅外流的情況下。預計這個低點的位置可能會在1000-1100美元之間。
3.短期來看,西方投資者沒有重回黃金市場的理由,因此如果金價向再度開啟牛市,必須漲至1500美元上方。
長期來看,央行不斷印鈔將推高國家的通脹率,同時美國一系列的債務問題或將觸發新一輪的危機,這將推動金價走高至2000美元上方。當然這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