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黃金假黃金 黃金未來會退下硬通貨的神壇? |
發布日期:12-11-20 08:45: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錢經》 作者:孫磊 |
很容易就能想象到,黃金的造假工藝堪稱世界上最具商機的技術,肯定會有利益群體愿意在其中投資研發,未來的科技發展也會給造假者不斷提供各種理論與操作上的方便。同時,造假越精細,鑒定就越難。當使用黃金帶來的便利漸漸低于鑒定所要花費的成本后,黃金將漸漸淪為一種普通金屬。當然,走到這一天需要花費的時間會很長。 我們不妨來看看走在黃金前面的人造鉆石。 人造鉆石在1954年首次冶煉成功,而且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原先用肉眼可以分辨,現在需要專門的鑒定機構和鑒定儀器才能實現,又由于鑒定儀器成本十分高昂,目前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家實驗室具備鑒別合成鉆石和天然鉆石的能力。 人工合成鉆石這項技術同樣牽涉到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被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封鎖,我國直到2009年才合成出高品質的人造鉆石。 美國已經有生產商準備推出人造鉆石珠寶產品,所有鉆石都經過權威鑒定并標注為人造鉆石出售。但是被賣出的人造鉆石,是否會被一些人當作天然鉆石再次出售呢?如果真的如此,天然鉆石的價格將會一落千丈。 黃金和鉆石還不同,鉆石沒有承擔硬通貨的功能,并不需要被經常驗證真偽。黃金則不一樣,不僅銀行、金店會銷售、回收黃金,包括典當行、民間借貸等一樣可以流通黃金。即使假黃金能夠被鑒定出來,但如果需要的儀器過于昂貴,過程過于復雜,黃金也會失去成為硬通貨的能力,被人拋棄。 不用等到未來,黃金造假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 如前文所提,黃金飾品抽檢的不合格率超過三成,這時候黃金飾品已經不再適合作為投資品。在一些機構購買的作為投資用途的金條,如果賣方能隨時提供變現還好,如果不能,想變現一般是找典當行或者金店(部分銀行有回收黃金的功能,但回收的以自家和其他銀行發行的黃金為主),但這兩類機構本身的鑒定能力并不強,當他們的鑒定成本高于自己所能獲得的收益時(即使是銀行也會考慮這一點),他們就會放棄收購金條。 未來可能會有那么一天,黃金的硬通貨功能喪失殆盡。那時候,全世界儲存在家里、銀行、央行的黃金,將變成一種單純的金屬,全球的財富將在其中進行再一次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