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支撐 黃金有望進一步上揚 |
10月一直困擾市場的美國債務違約風波告一段落,但美國債務上限之爭導致政府關門若干天,已經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遲來的9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僅僅增加了14.8萬人,大幅低于前值和預期值。 另外,政府關門對美元的信用也帶來沉重打擊,投資者大幅拋售短期美國國債,以投資短期信用資產為主的貨幣基金也出現大規模撤資,上周美國貨幣基金資金流出高達430億美元,創下2011年8月以來單周資金流出最大值。 國債遭受拋售,利率水平節節攀升,使企業融資面臨困難,進一步阻礙經濟的發展。在缺乏數據支持下,美聯儲可能被迫進一步押后削減QE的時機。此外,今次通過的臨時協議表示美國中期內仍不能擺脫財政爭執,美元中短期內可能依舊維持弱勢,黃金價格則有望借勢進一步上揚。 對黃金來說,利空因素并不是債務上限的得到提高,而是不提高。因為提高債務上限意味著政府需要承擔更大和更多的債務,而為了償還債務,美國政府就必須借貸更多的債務以償還本息,對黃金是有利的。目前美國GDP每年大約15萬億美元,GDP年平均增速為2%,即每年GDP增加約3000億。但在奧巴馬不到5年的任期內,聯邦政府平均每年增加1.3萬億的新債務,是GDP增長的4倍有余。政府為了在債務到期時能如約償還本息,就必須印發更多的鈔票,只要美國政府不能大規模削減債務,便會對黃金價格形成利好。 除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外,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需求也是中長期黃金走勢的又一個有力的支撐。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2013年就已經增持價值150億美元的黃金,創1964年以來最大央行購買量。自2011年以來,俄羅斯央行增持力度在所有央行中居首,該行增持171噸黃金,幅度高達20%。 韓國央行2年內將黃金儲備翻了7番,購買65噸黃金。土耳其央行購買了371噸黃金,哈薩克斯坦央行也增持67.2噸。可以預計,在中國新華社發表此文后,市場反應激烈,隨后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力度必將加大,這將對未來黃金的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上一次公布黃金儲備數據還是在2009年,至今IMF數據顯示的中國官方黃金儲備量依然是1054噸。三年過去了,中國到底囤積了多少黃金依然是個未知數。有傳言稱,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已經通過多種渠道,逐步增加了黃金儲備,總體規模已經超過2000噸。但不論近年來中國黃金儲備究竟增持數量為何,毋庸置疑中國未來仍需要選擇不斷增持黃金儲備。因為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黃金儲備比例仍處于較低水平。 對比看,美國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