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優秀操盤手,需對當前市道客觀判斷,單邊還是區間振蕩,適宜短線還是波段。振蕩市道,當基于行情預期布局后,行情未按照預期演變,果斷出局是立足之本,拖泥帶水通常為陷入尷尬前奏。對單邊市道,則宜咬定青山,忌途中落馬。
市場就像一個沒有起點與終點,沒有固定運行與循環模式的“圓”,投資人要想在市場獲得長期穩定立足,也需要以“圓滑”的思維順應市場。切忌過于自我理想化的為市場定型,切忌希望厘清市場運行的起點與終點,切忌對市場做過于“線形”的思維。當然,市場并非簡單的圓形循環,會象太極一樣在不同時間周期發生多空陰陽轉化,大周期涵蓋小周期,大循環包羅小循環,投資人唯有視市場時務方能成投資俊杰。
不少投資人,特別是涉市未深的投資人,常會根據投資書籍教學模式為市場運行定型:技術金叉出現,是買入時候了;技術死叉出現了,是賣出信號;雙底形態、頭肩底形態、圓弧底形態出現,該買入了;雙頂形態、頭肩頂形態、圓弧頂形態出現,該賣出了;上行趨勢開始了,價格會象一條直線一樣不斷上行,隨時追漲買進都正確;下跌趨勢開始了,價格會象一條直線一樣不斷下跌,隨時賣出都正確……。很多投資人都會這樣為市場進行過于“有型”的定調,并據此一博,結果可想而知。有一個道理投資人應該明白,如果書上這些刻板的技術分析手段如此有效,作者干嘛那么辛苦寫書呀,自己利用這些技術賺錢豈不輕松且更快。事實表明,這些刻板的分析手段正確率不會高于50%。
當然,筆者并非完全否定技術分析手段,而是認為應該結合市場具體情況,具體運行階段來靈活運行,絕非刻板運用。靈活運用這些分析手段的前提是要為市場進行相對準確的定性,即目前市場處于什么樣的市道,是中期、短期牛市階段?是中期、短期熊市階段?是區間振蕩市道?
對市場階段性的“定性”往往需要從技術層面以外的基本面和市場宏觀資金動向入手,而非通過技術面。只有通過基本面、資金流向為市場的準確定調,才能靈活運用好技術分析工具。可見,基本面與市場宏觀資金動向是戰略前提,技術主要功能應該是輔助戰略的戰術手段。故要想全面駕馭市場,基本面與市場資金流向的分析絕不能偏廢,單靠技術在市場生存至少會很“辛苦”,且總是生存得心驚膽戰,保證金市場尤為如此。
比如,通過基本面與資金流向定調當前市場為中期牛市,那么在金價回蕩企穩產生金叉時買進是正確選擇,會是一個較好時機。但最好買入時機還不一定是產生金叉時,反而可能是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