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黃金回國”事件 |
發布日期:13-04-12 16:27: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和訊黃金 作者:周英皓 |
近日,繼德國決定“黃金回國”的問題后,瑞士也考慮將儲存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國內,業內預測荷蘭或將成為下一個考慮運回黃金的國家。 經過統計,我們知道歷史上發生過3次“黃金回國”事件, 1966年由于民族主義情結及經濟原因,法國總統戴高樂命令將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運回法國,這次“黃金回家”使法國避免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所造成的巨大損失。2005年伊朗從瑞士2011年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命令把存放于美國等國的黃金運回國;這兩次則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原因。但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彼時的“黃金回國”事件都對當時金價的波動帶來劇烈波動。 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各國央行大量印鈔救市,貨幣貶值成為必然趨勢,各國央行開始重新囤積黃金儲備,不少央行也想起來藏在美國的黃金。 由于恐懼,這些國家運回黃金的舉動短期內必然會加劇市場對于金融環境惡化的擔憂。如果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則會帶來黃金市場的一次大洗牌。現階段,德國、瑞士、荷蘭紛紛要求將黃金運回國,一方面是對日益嚴重的“美元危機”的擔憂,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本國貨幣體系提振的需求,更是黃金儲備對國家戰略利益的重新思考。 目前,“黃金回國”事件的持續爆發短期內不會改變或者淡化美國對黃金市場的影響力。“黃金回家”事件僅僅是基于糟糕的國際經濟下各國為求自我穩定的一個表現,我們將密切關注全球黃金資產價格的變化,美元乃至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發生的連鎖反應。” IMF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俄羅斯連續第4個月增持黃金,土耳其連續第3個月增持黃金。另外,哈薩克斯坦也于2月增加其官方黃金儲備。各國央行的持續購金表明“金備”競爭從未停止。 筆者認為,黃金價格的變化歷來都反映了投資者對貨幣貶值以及通脹的恐懼,本輪國際黃金從400美元每盎司一路飆升至1920美元每盎司的牛市也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主權債務危機接連爆發,全球信用貨幣體系遭到嚴重質疑而爆發的一輪激進行情。全球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高昂熱情,同樣也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被激發出來。 瑞士運回黃金的理由值得那些持續增持黃金和可能從美國運回黃金的各國央行借鑒。第一,實物黃金必須留在本土;第二,禁止出售更多的黃金儲備;第三,要求國家銀行大量增加黃金持有量,在5年內至少持有20%的實物黃金儲備,并留在本土。 筆者認為,各國央行持續增儲黃金,從長期而言,其一,原本美元與黃金走勢完全負相關的局面有可能被打破,趨向于更強調于本國貨幣與黃金之間的聯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