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全球貴金屬市場將走出前期低迷清淡局面 |
通脹風險的延續將會使得黃金更受青睞 自金融危機以來,市場上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從各國國家央行公布數據來看,到2011年末,主要國家的貨幣供應量較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有了極大的提高,截止2011年末,相對2007年1月,美國的貨幣供應量(M2)增長了35%,中國(M2)增長了99%,歐元區增長了23%,而制造業和經濟的增長卻遠未達到2007年的水平,也就是說,實際的經濟規模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貨幣總量卻大了很多了。這就造成了全球范圍內通脹上行風險。貨幣供應僅僅是貨幣貶值的一個側面更嚴重的問題在于信用缺失造成的貨幣貶值。 在整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我們一直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現行貨幣是否能夠無限制的透支政府的信用。事實上希臘和歐元區其他國家出現的債務問題的根源在于那些負債累累的國家無法通過發行鈔票來償債,因此出現了違約危機(美國去年的債務違約危機實際上是美國國會內部矛盾造成的,并非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原因),那么,對于一般國家來說,債務償付的最簡單方法就是透支政府信用、發行鈔票來償付債務。事實上美國一直都是這么做的,之所以美國沒有出現上述違約問題,那是因為美聯儲可以及時地向美國政府提供資金。而我們目前面臨的并不是“及時地”資金,而是貨幣發行當局正在或者即將無限制地提供資金。這不是聳人聽聞,歐洲貨幣當局如果無法向債務較重的國家“無限地”提供資金的話,那么歐元區將會面臨徹底崩潰的風險。IMF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該組織承認,歐洲單一貨幣設計本質上有“缺陷”。歐元區未來可能面臨的極端風險之一為其中一個成員國,債信失序違約,并退出歐元區。這是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公開承認歐元區有瓦解的可能性。在此之前,該組織一直在排除這種狀況的可能性,甚至指稱有關歐元區瓦解論,“荒謬瘋狂”。但IMF在這項最新的報告中警告,歐債危機迄今未消除,歐元區國家也未對萬一有會員國退出歐元區該如何處理,擬定因應計畫。歐元區國家違約或退出歐元區所帶來的沖擊,雖無法量化,但一旦發生,可能引起金融市場全面恐慌,出現擠兌熱潮,屆時不排除歐元區瓦解的結果。IMF進而警告,歐元區瓦解,對政治和經濟造成的沖擊,將遠超過2008年雷曼兄弟宣布倒閉,而引發新一波經濟大蕭條。 事實上IMF在做這樣一個假設,假設貨幣當局無法給政府提供足夠多的貨幣用于償付政府的債務的話,那么貨幣當局和政府都將會崩潰,因此任何一個政府一旦出現赤字過大和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