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特約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針對中國的一系列商品征收高額進口關稅后,資本市場多項風險資產價格應聲下跌。綜合特朗普簽署的貿易備忘錄的主要內容,分析得出特朗普此次先發貿易貿易戰有兩個意圖。
第一, 以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旨在抑制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在美方看來,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領導地位,因此全方位壓制中國技術進步成為此次貿易戰的核心。一方面美國提高向中國出口技術領域關鍵設備的關稅,另一方面還通過控制中國來美投資的產業結構來抑制中國技術的發展。
第二, 減少中美貿易逆差。以2017年數據為例,美國貨物貿易逆差7961億美元,是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對華貿易逆差高達3752億美元。在美元持續下跌的情況下,仍出現高額逆差,這是美國政府在對華貿易上的溢出痛點。因此特朗普提出2018對華削減1000億美元逆差。這樣的用意同時也是為了爭取搖擺州在中期選舉的投票,來鞏固共和黨的執政。
貿易戰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影響
2017年中國出口產品金額共計2.26萬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為13215億美元,占比最高達58%,其次高新技術出口總額6674億美元,占比29%,可見中國出口產品中87%為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
美國2017年對中國進口金額為5056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2%。其中高科技產品為1711億美元,占了從中國進口產品的25%,在這其中信息及通訊比例最大占了90%。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為2994萬,出口量為89.08萬輛,汽車出口占比為2.9%。電器及電子設備中,空調出口占產量比為27%,為電器中占比較高的品種。
在有色的應用中,銅在空調生產中占15%,占電子產品的7%,在交通運輸產品種中占比10%;鉛中80%為電池。
對鎳和不銹鋼的影響
鎳消費中機械制造和五金占比最大為45%,運輸產品中占比8%。我國對鎳的需求絕大多數依賴于進口,進口國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而這些國家與美國間無貿易摩擦。
但作為鎳的主要下游不銹鋼,由于近些年我國不銹鋼產量持續增長,出口量在近幾年也處于持續增長當中。因此其他國對我國不銹鋼產品的貿易摩擦也逐漸增多。因不銹鋼產品出口中,板帶材產品的占比約80%,因此自2016年起我國不銹鋼產品出口至美國的量由20.5萬噸降至7萬噸附近,約占不銹鋼總出口量的2%左右。截止2017年,國內不銹鋼出口增幅繼續放緩約12個百分點至3.5%。出口至美國的不銹鋼產品持續位于低位。由于全球不銹鋼供應目前處于過剩狀態,中國不銹鋼產量正逐年增加。隨著中國與美國貿易摩擦逐漸升溫,不僅美國對中國不銹鋼成品反傾銷政策將延續,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的不銹鋼反傾銷調查亦有繼續增加的可能,利空不銹鋼產品出口。
而對于不銹鋼的終端產品方面,機械制造領域占到不銹鋼消費的40%左右,醫療及部分金屬制品占20%,交通運輸方面占10%。因此隨著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我國不銹鋼終端產品出口或將受到一定影響,這也將加劇國內不銹鋼市場過剩局面。
對鋅的影響
鋅在運輸產品中占21%,工業機械產品占比7%。中國鋅精礦進口來源國主要為澳大利亞和秘魯,2018年1月中國從澳大利亞與秘魯進口鋅精礦總量分別為11.2萬噸,3.6萬噸,分別占總進口量的32.63%和10.65%,與美國無較大貿易摩擦。
于此同時,中國鋅錠出口量較小,2018年1月鋅錠出口總量為2900噸,而在過去四年里,出口至美國的鋅錠月均出口量在300-600噸左右。按重量計含鋅量低于99.99%,按重量計含鋅量在99.995及以上的鋅合金出口關稅為20%。因此,鋅錠以及鋅合金在中美貿易規模十分低,此次貿易摩擦對鋅錠以及鋅合金影響微乎其微。
但鋅錠的另一下游產品鍍鋅板,受本次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深,2017年鍍鋅板出口數量為932萬噸,而2017年鍍鋅板產量為2259萬噸,超過40%的鍍鋅板出口至國外,主要出口至韓國、越南等國家,出口量分別為135萬噸以及115萬噸,2015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鍍鋅板60萬噸,但同年美國鋼鐵企業代表向美國商務部請求發起對中國的鍍鋅板產業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此后出口量一路大滑。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立場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