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揚州至北京的實寄封 |
發布日期:08-11-21 08:33:46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這里展示的是一枚1897年揚州至北京的實寄封。此封為中式紅條信封,信封正面右邊書寫“內安要家信煩速寄京都 宣武門外下斜街交 南皮張宅內吳寓”,中間為“翰林院吳老爺敬修開啟”,左邊落款是“吳蓉蓀緘寄”。信封背面中縫封條寫著“護八月二十九日揚州”字樣,說明這封信是從揚州寄發的。 不過,這封信寄發時大清郵政揚州郵政局還未成立,所以信封上見不到揚州郵戳。然而我們從信封正面左上角的“緊要函件速交酒酌付”字樣可以得知,這封信的寄遞是交民信局辦理的。民信局將此信從揚州帶到上海,又從上海郵政局掛號寄往北京。信封背面蓋有紅色“R”字戳和“掛號信件RlCl5TRED”中英文條形戳。按照當時的郵資標準,埠際信件郵資洋銀2分,掛號另加資費4分,合計6分。信封背面左上角貼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貳分”郵票1枚,倒貼萬壽2分銀改“暫作洋銀貳分”大字短距郵票1枚,而右上角有一處貼票后脫落的痕跡,估計那里原來也是貼的1枚“暫作洋銀貳分”郵票。兩枚郵票上共銷一枚藍色英漢大圓戳,戳的雙圈內上方為英文“SHANCHAI”,下方為中文“上海郵政局”,中間橫線上方為英文陽歷日期“26 SEP 97”,即1897年9月26日,橫線下方為中文陰歷日期“(光緒)廿三年九月初一日”。背面左上方和下方也有英漢大圓戳的印跡。民信局于陰歷八月廿九日即陽歷9月25日在揚州收受信件,第二天就能趕到上海寄發,說明工作效率也是相當高的。 此信的到達地北京郵政局沒有蓋郵政日戳,卻在信封背面倒蓋了一個長方形的藍色中文戳記:“信資付訖 別無索取”,表示信資已付足;收信人不必再給郵差付郵資。大清郵政初期,北京郵政局經常在各地寄往北京的信件上加蓋此類宣傳戳記,以示國家郵政與民信局的區別。 此信的收信人吳敬修應是河南籍人氏(中州是河南省的別稱),他的家人吳蓉蓀可能是客居揚州,因家有要事而寄發了這封信。信封背面下方還蓋有一個紅色印章:“上洋寶善街東義仁盛第二家”。因揚州沒有叫“上洋”的地方,因而不是吳蓉蓀的住址。經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在上海寄發的民信局封上常蓋有“上洋x x信局”印記的,因而可以判定,這個印章上的12個字就是收受該信件的民信局在上海機構的地址。(編者按:上洋即上海) 注:圖片上的小龍5分票為后貼.圖片來于<紅印花封片簡執據存世考>286頁 |
上一篇:用梵凈山雙聯票制作的極限片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