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參加了虹口區大銅章收藏協會組織的藏友交流會,雖然與會的泉友不多,但關于大銅章發展所談的幾點問題值得大家一起探討。上海造幣廠設計師羅永輝先生也談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大銅章收藏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加
目前大銅章的收藏群體不大,在整個收藏界只能算是小弟弟,上海、無錫及其他城市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泉友數量可能只有百余人。雖然這幾年關心喜歡收藏的人多了,但銅章愛好者的增加人數屈指可數。與這一現象相反的是,目前的銅章收藏組織卻如雨后春筍,出現了不少,虹口、普陀、無錫等等,有的是原來一個組織解體分開的,每個組織的會員也就二、三十位,組織之間各自活動,各自為戰,有時還會成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磨擦。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同時也苦了藏友,有些藏友為了能得到更多的交流心得和經驗,不得不參加幾個組織,交納幾份年費。因此如何規范銅章組織已經成為大銅章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分久必合,理想的結果就是銅章成立一個權威性組織,讓更多的藏友歡聚一堂,暢所欲言,使銅章家族繁榮昌盛。
二. 銅章發行品種增加和數量的減少
現在的社會辦任何事情經濟效益都是首位的,作為修身養性的收藏界也沒能擺脫這一怪圈。由于前面談到的收藏組織數量的增加,目前每個月發行的銅章品種數量相對以前也不斷增加,如果你二、三個星期不去市場,那等你再去的時候肯定有好幾枚新章等你選購。對于這一現象,會員之間存在二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品種發行太多使得藏友收藏負擔太重,同時給人有種圈錢的感覺;另一種認為品種多不是壞事,會員有自己的判斷選擇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喜歡的品種。應該說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本人認為品種過于頻繁的發行弊大于利,不說藏友們的經濟能力,就拿設計來說吧,我們銅章的設計者就那么幾位,發行品種一多,設計師花在每個品種上的設計和雕刻時間肯定會減少,同時生產單位也必將加班加點生產,這樣一來出現精品章的概率也就會很低。羅永輝設計師也談到這一問題,他說國外的一枚紀念章或是錢幣的設計和雕刻往往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還會中途進行修改以達到完美。而我們的設計師迫于時間緊的壓力,二、三周就完成設計和雕刻,這樣章的品質將大打折扣,所以都說國內的精品銅章少之又少,質量沒法和國外章比,這又能怪誰呢?不是我們的設計師不行,是我們沒有給設計師提供好的條件。
再說說發行量減少的問題,這只能說發行方考慮的完全是物以稀為貴的賺錢效應。具我所知,有的章量少是因為在制作的過程中難度太大,模具容易爆掉,所以做了一些之后就叫停了,如大銅章在中國學術研討會。而有些章量少是發行方的花哨手段。量少價就一定上去嗎?非也,老章中有很多發行量上千的,由于題材好,制作精被大家收藏自然形成流通量減少,價格上漲,這是良性循環。再說發行量過少不利于銅章的宣傳和發展。
三. 大銅章的銷售價格和制作成本
現在大銅章的發行銷售價格不斷攀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論章的好差一開口就是二、三百元。不要說對退休人員了,就我們上班族來說,買一枚章也要考慮考慮了。當然價格低了,發行方沒錢賺也是事實,如今的銅價較以前已經翻了一翻,設計師的設計費和生產人員的工資較以前也有了不小幅度的提高,再加上機器設備的折舊費,這些因素藏友們也能理解,我們只是希望發行方和生產方盡可能的降低成本,最大限度讓利給藏友們。
四. 銅章制作廠家數量增加
目前在上海除了上海造幣廠外,還有其他的民營造章廠,有人說廠家多了不利銅章發展,甚至有人認為有錢就能出章。首先我認為民營廠參與銅章的設計生產對銅章的發展是有積極推動作用的,他們與上海造幣廠之間既有競爭,更多的還是互補,有些民營廠的設備條件要優于造幣廠,在銅章的創新工作上可能約束力小些。從以往的作品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民營廠的作品并不落后于造幣廠,有的可能還勝于造幣廠,海嘯橢圓型銅章就是他們成功之作之一。對于有錢就可以出章的說法我有不同的看法,出章是一件非常煩瑣、艱辛的工作,審批、設計、修改、定稿、雕刻、出模,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輕心,這份工作需要你有一份責任感。
五.大銅章的宣傳
最近大銅章的宣傳力度明顯加大,各種展覽活動也明顯增多。首先是在北京舉行的法國精品銅章展,隨后是安徒生銅章首發式;在上海康泉閣銅章收藏展也取得了圓滿成功,戴志強先生還親筆題詞“大銅章是當代錢幣文化的重要載體”。虹口銅章收藏協會在青浦監獄銅章展打響頭炮后,目前正準備和部隊的干休所合作舉辦黨和軍隊為主題的銅章展。這些活動的舉辦,大大促進了銅章收藏事業的發展,銅章就應該多組織一些社區展覽和交流講座活動,使更多的新朋友了解、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
六. 大銅章稱呼的探討和材質的轉變
羅永輝設計師談到,大銅章這個稱呼不是最確切,只是用材質來稱呼,沒有藝術性。在國外銅章都歸于紀念章范疇,而國內紀念章只用于金銀紀念章和徽章。但如果真的給大銅章換個名還真難,現在也只能繼續叫它大銅章。在這次交流會上還聽說發行方正在研制其他形狀和其他材質的紀念章,最新出來的可能是不銹鋼章,這一研究成果對銅章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還要拭目以待。
以上只是與會后的一些膚淺心得,自己觀點,請各位指教。
作者:龍飛,寫于2005年
整理自中國集幣在線幣市大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