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系列大銅章,對于展示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促進我國與建交國人民的友誼和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有其特殊意義。其在方寸之間傳遞著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真摯情誼,展示兩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贏得了雙方外交人員交口稱贊,被愛好者視為選題和藝術表現(xiàn)俱佳的紀念章作品。
集郵、集幣章,是筆者的業(yè)余愛好。緣于此,筆者較為留意新門類、新品種的郵票和幣章。面世兩年的外交系列大銅章堪稱開先河之舉。
這一系列大銅章,以中外建交周年和兩國間的重大外交事件為主,由外交部委托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制作。其選題重大,內涵豐富,設計獨具匠心,莊重、明了、秀美,圖案正面由中國與建交國國徽為主要設計元素,輔以建交周年紀念文字,背面圖案則大多為兩國最具代表性、標志性的文化遺產、國花與珍稀動物,折射出不同文化的魅力和互利合作的深厚友誼。
外交系列大銅章,對于展示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促進我國與建交國人民的友誼和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顯然有其特殊意義,而且豐富了大銅章的品種,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讓集藏者大開眼界。
以大銅章為載體,紀念中外建交和外交重大事件,這一思路出自外交部集郵協(xié)會秘書長、集幣協(xié)會副秘書長馬小玲。
此前,不少集郵者對馬小玲擔綱設計的外交系列特種紀念封耳熟能詳。這套由外交部集郵協(xié)會與中國集郵總公司聯(lián)合制作、發(fā)行的系列紀念封,從1999年1月1日始,已歷十七載而不衰,400多枚外交封以其新穎別致的設計、厚重的文化底蘊,寓政治性、藝術性、知識性于一體,方寸之間傳遞著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真摯情誼,越來越贏得社會認可,中外郵友的喜愛,在外交場合發(fā)揮了“民間大使”不可替代的作用。
談及開辟外交系列大銅章這一新品種,馬小玲娓娓道來,主要是考慮到精品大銅章與錢幣同出一源,均為一種“游刃方寸的藝術”,而且大銅章的表現(xiàn)視角極為豐富、手段可以更靈活多樣,技術運用可以更充分,采用先進的造幣設備和精良的工藝技術生產,由設計師精心構思、雕刻、制模,用紫銅和黃銅高壓精制而成,將浮雕藝術和金屬壓制技術完美融合,集繪畫、雕塑、金屬加工技術于一身,多次沖壓可使大銅章凹凸面更為強烈,浮雕上展現(xiàn)的層次豐富,高低、明暗、遠近對比效果顯著,更易于體現(xiàn)藝術追求,能給人帶來一種難以忘懷的藝術感染力。
已經問世的6枚大銅章,取得了預期的成效。如2014年10月分別發(fā)行的紀念中國與贊比亞、中國與坦桑尼亞建交50 周年大銅章,正面圖案設計均追求簡潔莊嚴,兩國國徽矗立其中,上下部分象征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點明主題。而背面圖案一枚為天壇、維多利亞大瀑布、贊比亞民族舞和國花等,另一枚為長城、乞力馬扎羅山、非洲草原、動物和國花等,兩枚均以坦贊鐵路表達中贊、中坦友誼。而所選的材質恰恰是產自贊比亞的紫銅。
來自沈陽造幣廠的設計師常歡、張琳擔當了中國—尼泊爾建交60周年紀念章的設計任務。兩位設計師在背面圖案的選取上經歷了多重方案的推翻重組,與馬小玲反復研究探討,與尼泊爾駐華大使館多次溝通,幾易其稿,不斷升華。其中要考慮的元素很多,包括兩國的文化、宗教、政治背景等諸多因素,最終確定了表現(xiàn)中尼友誼源遠流長的“山水相連”這一主題。考慮到喜馬拉雅山綿亙于兩國之間,故而截取珠穆朗瑪峰的部分背景為整體大背景,既不影響全局構圖,又體現(xiàn)了其雄偉壯觀之風貌。自山腳下徐徐流出的一股似云帶又似河流的中心布局,恰到好處地彰顯了“山水相連”的主題。章面代表元素部分,中方選定了長城作為主體,輔之以國花牡丹;尼方則從代表兩國文明交流的建筑白塔、滿愿塔、珍稀動物、佛教圣地藍毗尼等諸多元素中,反復溝通、推敲,最終確定為佛教圣地藍毗尼以及尼泊爾國花杜鵑花。其中選用藍毗尼頗有深意,其最初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立的花園,隨后因摩耶王后在此產下釋迦摩尼而成為彌足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幣面中心還繪有阿育王石柱,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同藍毗尼園完整詮釋了友好鄰邦尼泊爾的代表元素。整體畫面將幾種不同元素和諧交融,畫面美輪美奐,雕刻細致入微,充分體現(xiàn)了兩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友誼。
外交無小事,為了通過大銅章這一載體,精準、精彩地反映中國與建交國的友好往來和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展示兩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馬小玲與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及上海造幣廠、沈陽造幣廠等精心謀劃、反復探討,一絲不茍,并多次登門拜訪相關國家駐華使館官員,征求意見。一枚枚大銅章就是這樣磨合出來的。出手不凡的外交系列大銅章,贏得了雙方外交人員交口稱贊,大銅章愛好者更將其視為選題和藝術表現(xiàn)俱佳的紀念章作品。
中國—坦桑尼亞建交50 周年紀念章
中國—贊比亞建交50 周年紀念章
中國—尼泊爾建交60周年紀念章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