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領先世界的古代科技――圓周率(黃沙吹盡) |
發布日期:11-08-19 08:27: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黃沙吹盡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8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其中代表人物和主要成就有數學,如南朝的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兒后第七位,這一成果領先世界近1000年;農學有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地理學則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都是冠絕當時“不可一世”、獨步宇內的歷史偉業。華羅庚先生曾說過:“祖沖之雖已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他的廣泛吸收古人成就而不為其所拘泥、艱苦勞動、勇于創造和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仍舊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 據悉,由紹興易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隆重發行的“古代科技發明(一組)《祖沖之》紀念大銅章”業已開始發售。該紀念章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堅設計,陳堅和顧杏寶共同雕刻完成。該章正面圖案為祖沖之頭像、圓周率計算方式圖等。人物頭像的設計著重形神關系的表達,繪畫求象外之趣,沒有刻意追求人物臉部的細膩描繪。銅章上的祖沖之眉目中表現出堅毅而又不乏渾然天成的靈動,凝視專注的眼光沉著淡定帶有耐人尋味的書卷氣;中環采用同心圓的中空設計,喻義圓周率的發現,由此跟觀者發生藝術想象力上的共鳴而無繪圖位置上的空洞之憾,進而體現了作者從重意象、重風骨、重氣韻的審美思想出發,意圖追求主題的風韻和意境的融合。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這種言意關系產生的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也成為這枚銅章自覺的美學追求,其幻化出的藝術效果顯而易見。這種對人物外在形態的刻畫,抓住精華,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間,頗能表達此章設計者的深意。在藝術商業化,藝術難掩浮華而流于形式的現今,人物紀念銅章的設計能夠做到如此“氣韻生動”,在銅章愛好者而言,實為得隴復望蜀矣。 背面圖案為數字、古代算學工具、一面鑲嵌在紀念章上的如意銀算盤及數學進位制推算演化。為防止氧化精巧的銀算盤外特以電鍍鉑金工藝處理。這種鑲嵌工藝曾在以往的《景德鎮》和《上幣廠開鑄70周年》大銅章中運用。在祖沖之以前,我國在數學方面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幾何圖案。商周時期,已經開始在數學運算中采用十進位制,而使用算籌則大大方便了數學計算。在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藥店柜臺上放者一把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