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延光、陳堅和他們的“越王勾踐”大銅章(楊聽松) |
發布日期:10-11-18 08:19: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楊聽松 |
越兒女的剛烈硬氣,極富生命力和表現力。而大銅章所運用的金屬浮雕語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塑造方法,以刻刀在油泥上雕刻出棱角分明,剛烈有神的越王勾踐,然后倒成石膏模型,無數次地反復斟酌修改,然后再運用工藝手段鑄造成大銅章,刻刀和金屬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出來的人物線條剛勁、犀利,不知是設計巧奪,或是因緣際會,恰恰好表現出原作有別于其他繪畫作品的關鍵特點來,也將人物性格展現地更為淋漓盡致。
大銅章很有“奇”。越王勾踐”紀念章是由陳堅先生歷時一年半時間嘔心瀝血設計,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北京奧運會紀念幣的設計鑄造者趙檣先生負責雕刻,不僅逼真地再現了“越王勾踐”的形象,展現了一代帝王的風采,而且更傳承和表達了臥薪藏膽的“膽劍”精神。該紀念章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限量鑄造,形狀為方形,規格為80X80mm,其中大銀章發行60枚,每枚含純銀約500克,成色99.9%;黃銅、紫銅材質大銅章各發行699枚,每枚均隨附編號“收藏證書”及精美包裝,發行量極為稀少,可謂珍奇。 剛健的金屬浮雕語言,詮釋蒼勁的“新人物畫”,他們共同表現一位已經逝去數千年,卻永遠活在我們心目中的大道之人,如果用宿命的觀念來講,或許就是冥冥中注定的吧。而且作為一枚表現地域文化的大銅章,個人非常喜歡它的表現角度,讓我們看到了在以往幣章作品中比較少見的“剛烈”紹興,豐富而多面的藝術語言也造就了一個豐富而多面的文化古城,收藏之余對于人生的玩味真意不能不說是有所得有所悟的吧。 人生何處不相逢呢?不過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