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8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第一眼看“雀之靈”大銅章,不喜歡正面圖案中的楊麗萍造型。如果這是她的造型的話,至少以類似于根雕或類似于木料的形式,木訥了她舞蹈的神韻,僵硬了她舞蹈的神采,似是在強烈的舞臺燈光下,一個淡化到只有輪廓的影子。
行文至此,心怦然一動。
在此時,在此處,設計師或許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驚艷的舞者在大銅章章面是表現不出來的,尺幅有限,手法有限,材質有限。她的光彩,只有在舞臺,在燈光驟然打開的那一瞬間,才會如錢塘江大潮一般迸發出來。
設計者深知,任憑他如何努力,也無法在大銅章上,完美展現舞者的來自于心靈深處的舞動。于是,避其短,揚其長,將他所有的才思與睿智,全部聚焦于背面圖案那一只舞動的手上,聚焦到由5個手指攏成,栩栩如生讓人難辨真假的孔雀頭頸之上。
是舞者的靈魂。是孔雀的靈魂。也是設計師的靈魂。
所以,大銅章的名字叫“雀之靈”。
何為“靈”?古時楚人稱跳舞降神的巫為靈。“命靈氛為余占之!保ㄇ峨x騷》)“靈連踡兮既留。”(《楚辭•云中君》)“靈偃蹇兮姣膠。”(屈原《東皇太一》)如果能把舞蹈跳到“巫”的地步,那種神奇,那種妖艷,與天與地與大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就遠非凡人能及了。而楊麗萍,就是這樣一個的舞之精靈。
楊麗萍的孔雀世界,是幻彩若仙的境地,絕非普通舞者所能深入。幻彩若仙的的亮點,又在于她攏成孔雀頭的五指。這也是“雀之靈”大銅章出彩之處:背景是斑斕的孔雀羽毛,主圖是舞者手部特寫。沒有其他任何描繪性語言,也沒有其他任何襯托性修飾。如此簡單,如此豐富,也如此具有超強的震撼力。
一只會說話的手。
不知道這只手是不是楊麗萍手的拓印。即便不是,已經非常非常接近了。相比之下,它缺少女性應有的豐腴與柔嫩,也缺少女性應有的清麗與嫵媚。但充滿舞者堅定信念,充滿舞者執著追求,也充滿舞者強烈的表現欲望。手腕向上,隱隱浮現的血管,可以感覺舞者激情的血液在流動。
大拇指與食指并成了孔雀高昂的頭頸。兩指之間的縫隙,又是孔雀生動到幾乎會說話的眼睛。另外3只手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依次展開,恰似立于孔雀頭頂的亭亭羽毛。不可思議的是,指甲在此,或是孔雀堅硬之嘴,抿出了執拗個性,或是孔雀頭頂之冠,搖出了婆娑風姿。諸多元素組合到一起,構成孔雀傳神的頭頸,構成孔雀舞精華所在,也構成傣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但形似不等于神似,神似在于舞者給它注入生命。之所以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