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大銅章凝情塑曹禺 |
![]() 2010年是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誕辰100周年,各地紛紛以不同的劇種上演他的作品來紀念這位為我國話劇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前輩,精彩紛呈的場景讓筆者想起數年前上海造幣廠出品曹禺大銅章的經歷。 2007年初,大銅章收藏家康成進創意完巴金、老舍、冰心大銅章后,正籌劃著下一步計劃,可能是靈感閃現,他突然想到中國話劇從1907年成立春柳社、春陽社活動算起,至今剛滿百年。在整整一個世紀中,數曹禺在話劇創作上成就最高,先后創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名劇。至此,康成進創意曹禺大銅章的設想漸漸形成,他找到著名雕刻家、工藝美術大師羅永輝商議。此時,羅大師正忙于2008北京奧運會紀念幣、章和獎牌的設計任務,常往返于京滬之間,但聽說是要為曹禺先生設計章時,他二話不說,答應了。 設計中,羅永輝苦于資料不足,幾易其稿,不盡如人意。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曹禺夫人李玉茹得知后,特意讓女兒從北京家中取來曹禺畫冊和照片供設計用。初稿成型后,康成進帶著設計稿來到華東醫院,病中的李玉茹對著石膏模看得很仔細,只見樣稿上的曹禺先生雙眸注視遠方,身后以洶涌的波濤作背景,頭發被海風吹起,顯示出他心中的創作激情與海一樣不平靜,羅永輝采用高浮雕技法,使人像富有立體感,左側鐫刻著“曹禺”手跡,并附生卒年1910-1996字樣。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第一部真正成熟的優秀話劇,有“話劇第一戲”之稱,所以,石膏模的另一面以《雷雨》作場景,在空曠的原野上,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樹影搖曳,在直徑只有80毫米的空間集線雕、浮雕、凹雕于一體,整個畫面層次分明,不僅有強烈的視覺效果,而且仿佛讓人身臨其境,似乎還耳聞其聲,此時,難怪李玉茹順手拿起高倍放大鏡看了許久,過后,笑著說,不錯,再加些雨點效果會更佳,與“雷雨”之名也吻合了。 康成進為向李玉茹表謝意,特意帶去一枚同為羅永輝設計雕刻的巴金、蕭珊大銅章贈送給她,李玉茹拿在手上端祥著連說,像、像,太像了。精美的銅章勾起了她的懷念之情,那天,她談了許多巴金與曹禺的交往。原來,他們的友情還是《雷雨》牽的線。七十多年前,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曹禺創作了處女作《雷雨》,然后把稿子交給了正在北京三座門與鄭振鐸、巴金一起籌辦《文學季刊》的好友靳以,過后,他就把此事放到了腦后。當時,靳以與巴金經常在一起商量如何發現文學新人以提高刊物的質量,靳以在閑聊中談起曹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