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走進位于刀茅巷陳老伯臨時的家,每個人都會張大嘴成“O”狀,因為實在是太震驚了——這里簡直就是一個“收藏館”!
一萬多枚各種各樣的“毛主席像章”、一萬多張民國到現在的各種“年歷卡”、有趣又古怪的鐘表、名人字畫、做工精巧的鼻煙壺、各個朝代品種的瓷器……有多少呢?反正一個單元樓的戶型只能放下三分之一。
為收藏變賣了房產
這些年房租都能買套房子了
陳老伯名叫陳庚耀,今年已經81歲了,在民間收藏界是個“老前輩”了,這么大年紀了,精神頭十足。
記者見到的這間房子,是專門用來放他這一輩子從各地收羅來的“寶貝”的。
陳老伯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衣著簡樸,省吃儉用,唯一的愛好就是收藏。年輕的時候開始淘一些小玩意回來,到后來藏品越來越多,錢花沒了,地方也不夠放了,他索性把房子賣了,租房子來安置他的這些“寶貝”。
這些年下來光房租花了多少錢呢?90多萬元了。說起這事,老伴諸阿姨就氣得不行,并連說后悔。
“早年工作忙,看他整天弄一些小玩意回來,想想他就這點愛好,管也管不過來,就算了。誰知后來越買越大件,越買越多,想管也管不住了,幾十年下來弄了這么多,丟也不是留也不是。”
很有意思的是,陳老伯在那里興奮地招呼我們看他的寶貝,諸阿姨卻在一邊和我們訴苦:“老頭子啊,這輩子什么都沒他那些寶貝來得重要。”
1971年,為了換回幾個像章
半個月工資買的“的確涼”襯衫隨手送人
說起陳老伯的寶貝,那幾套《毛澤東像章》不得不提,這是他“壓箱底”的寶貝,一般不給人看。諸阿姨透露說,珍貴的他都藏在臥室里,睡覺都在一起,普通藏友來了不拿出來。
別小看這幾套像章,收集起來可不容易。陳老伯說,那些可不是整套往外賣的,有些是隔幾年才生產一個出來,有些是根本不對外賣的,有的一套才七八枚,這可是他花了二十幾年才收集全的。不但如此,要不是廣交朋友、走南闖北,用真情感動了人家,即使有錢也收不到。
1971年,“的確涼”襯衫剛剛出來,陳老伯花了半個月工資托人找關系才買了一件,就為了換幾個像章,轉手就送給藏友了。他說,“人家幫我找像章,送一件衣服算什么,就是這樣才有藏友不斷給他提供消息,為他牽線搭橋。”
“這套《毛澤東詩詞34首》像章,全國只有十幾套,浙江只有兩套,全在我這里。”
陳老伯說得興奮,諸阿姨是又好氣又好笑,“每次都這樣,見到好東西就跑去磨,每天都去的,然后跑家里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