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font_pic0.jpg
作者:江南客,中國集幣在線獨家特供稿:
這些天,金銀幣收藏愛好者始終沉浸快樂之中。從頭至尾看北京奧運開幕式,只有一種表情:驚嘆。盡管也知道張藝謀用盡全部智慧,但仍感覺到它的奇特,它的壯觀。能把溫軟的中國元素,表現得如此蕩然大氣,如此一氣和成,如此余韻悠長,非張藝謀,任何人做不出來。由李寧完成的點火儀式,地與天的絕美對接,把集幣者的激情虎虎點燃。隔二日,薩馬蘭奇代表國際奧委會,受贈“奧運”金銀幣系列,百年不遇的幣壇盛事,又把集幣的興奮,推向新的高點。
自7年前申奧成功那一刻起,郵票、磁卡、證章等林林總總的“奧運”收藏品,如漫漫雪花,飛舞而來,讓人目不暇接。這之中,郵票以它的“傳統”,磁卡以它的“新銳”,在集藏界都占有極大的分量。但最終只有“奧運”金銀幣,才為奧林匹克博物館所看中。從中國收藏的層面,上升到世界收藏的層面,其變異,類似于鳳凰涅磐。“奧運”金銀幣之所以能入藏由國際奧委會委員、墨西哥建筑設計師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和瑞士建筑設計師皮埃爾·卡昂共同設計奧林匹克博物館,至少表明了兩點,一,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的法定貨幣,它的制作單位具有貨幣發行的權威性;二,它是真材實料的“金”和“銀”,因而它的收藏價值沒有半絲水分。一定意義上,這是對北京奧運收藏品的肯定,更是對中國現代金銀幣的肯定。
“奧運”金銀幣由北京走向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公園毗鄰國際奧委會總部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從發行角度,是中國現代金銀幣走向世界的重要拐點。這個“拐”,更大程度上,是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拐”。前后3組“奧運”金銀幣,成功之處有二:一是把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金銀幣的制作之中,兩者的碰撞,是文明與智慧的碰撞;二是通過東方古代體育與現代奧林匹克的融合,表達出更深層次的設計理念——人與動物與自然與世界的大共融,大和諧。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之“力”與現代之“力”,就有完美的傳承、延續和發展。雖然“奧運”金銀幣設計者沒有張藝謀那樣的“鬼”才,但在整體的、局部的、細節的設計上,也動足了腦筋。金銀幣與開幕式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巧合,也說明他們“用民族形式表現現代奧林匹克精神”認識的統一。“奧運”金銀幣入藏奧林匹克博物館,表明中國現代金銀幣設計,已經達到了與世界品牌相抗爭的新高度。入藏奧林匹克博物館更是一個標志,表明中國現代金銀幣發行,已經上升到一個階段性的巔峰。
文化意義的升華,對于金銀幣收藏市場,最終引出的,必然是經濟意義的拓展,或者說,是收藏空間、升值空間的大拓展。撇開“奧運”金銀幣自身的價值不說,單就入藏奧林匹克博物館這一點,就是它立足于藏壇之巔的重要砝碼。嚴格地說,入藏奧林匹克博物館,是高高在上的一桿標尺,它是“奧運”金銀幣價值的一種的體現,身份的一種象征。對于收藏者,擁有“奧運”金銀幣可能居于次,擁有入藏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奧運”金銀幣,則是收藏品位的提升,收藏文化的提升。個人收藏能與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同步,其境界,就不僅僅在收藏本身了。正因為如此,業內人士紛紛預料,前后3組“奧運”金銀幣,將會從林林總總的“奧運”收藏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收藏界的一匹黑馬。它的地位,也將類似于郵票家族的“庚申猴”,會成為幣壇永遠高飄的一面大旗。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馬德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