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稀有幣參考價格欄目》的一些問題解釋
序言,一段終身難忘的記憶。。。
自97年初入幣市以來,雖對新中國金銀幣早有愛意,但處于其中千余品種實在紛繁復雜,且當時的市場根本沒有一本像樣書籍的資料介紹,故無奈也只能遠遠翹望而不敢涉足。
在郵票“97瘋潮”后,大概是98年的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在家鄉的一個很小的郵幣卡市場中突見到一本彩色印制的金幣目錄,心中不勝驚喜萬分,回家后幾乎天天閉門閱讀,盡管那時我還只是個零花錢并不多的窮學生,也知道里面有很多幣我根本也買不起,但當時得到書時的那種愉悅激動的心情至今還瀝瀝在目的難以忘懷。這本書既是浙大編寫的金銀幣彩色目錄,也是被當前很多人評為幣識資料上最垃圾的目錄工具書。
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從北京轉戰到上海做一名不入流的小幣商,還記得那時很多幣雖影影綽綽的也知道不常見,但究竟為什么少?又為什么那么不好找等原因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就在眾人一團霧水、迷茫困惑之時,葛祖康老師頃盡十年心血通過各種資料所精心研究匯編的《新中國金銀幣章目錄》終于橫空出世!曦雨還記得在那天下午,這本書剛入盧工市場時整個市場幾乎全體幣商為之雀躍歡呼的喜悅情景,電話幾乎響個不停,大部分都是各地朋友托我幫其迅速郵購的(最要命的就是好友-商時雨,這個令人時常想念的壞家伙,他根本不用我寄,偏讓我在電話那里一個一個說,他在辦公室里仔細聽、仔細記。。。),可能是曦雨對往昔的一些美好的事情太過留戀了,但透過這本看似極其普通的墨綠色小冊子,卻著實留給曦雨很多至今仍難以忘卻的真摯回憶。
解釋1,實鑄量問題的爭議。
關于葛老師所精心匯編《目錄》其中一些幣種實鑄量是否有誤等問題,曦雨和一些老幣友其實在當年就曾有過激烈的探討(可查中國紀念幣交易網、上海金幣等),尤其是303枚實鑄量的《太極圖》。因為那時206枚實鑄量的航海圖價格已經過萬,而這枚幣的當時價格還不過金價附近,起初曦雨和很多幣友也曾買過,但后來發現這個東西確實奇怪,怎么買,怎么有!后來葛老和大家都漸漸發現這枚幣的實鑄量資料并非完全準確,但書已發表,再想修改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也許是慣于對眼前的幣市格局比較滿足等原因,往日對實鑄量孜孜探索的那種精神已經所剩無幾,雖也深知其中所載數據并非十分精準,但更多的卻是無法力控的無奈,唯寄愿金幣總公司能早日還天下之大白!
才華橫溢且對金幣研究頗有造詣的蜻蜓兄,可以說是當今幣市發展中不可多得的大才!作為同好,曦雨也非常喜歡研讀他的文章,每每讀閱均頗有收獲,為了探尋金幣中的寶貴資料他可謂奔走四方,其忘我的辛苦奉獻精神,曦雨自愧有佳,欣聞蜻蜓兄正準備出書,實乃幣市之大幸!盼早拜讀,早更正。
解釋2,流通量
難言精準的發行量和實鑄量已無法再適應當前幣市的發展要求,我想這點對于每一個金幣愛好者來講也都應該深有感觸,例如,發行量為3000枚的《零的使用》、5000枚的94、95《1/20鉑金小貓》等等。我們的幣市是需要發展的,它的進步也決不能因為這些潛在的客觀問題而停滯不前。
眾所周知,多年萎靡的稀有幣在國內經濟日益飛躍的今天已踏上雄起之路,基于幣市目前發展之需要,為了讓更多朋友尤其是新介入這個行業的朋友能夠更直觀的了解到其中的稀缺現象,曦雨也只能暫時用這個自知也不是很科學的辦法來加以解決實鑄量問題,傾我多年在幣市所了解的現實情況,希望能為目前稀有幣的發展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流通量等級評判基礎:根據多年來,某些品種在市場中可交易的現實總量綜合得出,主要參考數據參考來源:市場真實可見的現實流通數量。
解釋3,熔毀量和沉淀量
一個比實鑄量更難完整統計的重要參考數據。
必須搞懂、發行量、實鑄量、存世量(后期熔毀量)和市場可流動量的關系
發行量:最大擬定計劃發行量。
實鑄量:最終實際鑄造總量。
存世量(后期熔毀量):多因銷售不理想,為避免過度材質積壓和資金回籠等原因,由造幣廠自行熔毀或錢幣商人為熔毀后所剩余的實際數量。
市場可流動量:在存世量基礎上,經過收藏再沉淀所剩余的可在市場流動交易的現實總量。
相信我們大家總會對發行量和實鑄量特別注重,而很少對后兩項更為重要的存世量和市場可流動量的關心。相信大家在一些稀有幣的實際收藏過程中很多人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就是實鑄量明明也是千余枚的東西為何在市場中就是那么難找,再怎么稀缺也應該在市場中不定期的流動幾枚呀?這種現實存在的現象不得不說與其兩點有很大關聯,相信我們很多集藏愛好者手中都有一本或幾本關于各造幣廠對實鑄量記載的參考資料,而相對一些長期滯銷幣或回收幣或質量不過關幣的后期熔毀量,這方面的金幣資料恐怕誰也沒有很完整的統計數據,比如:發行量、實鑄量均在2000枚左右的1盎司鉑金熊貓等等稀缺品種,為何市面可流通的東西會少的可憐,我想其原因不得不說與其后期的大量熔毀有更直接的關聯。所以,廣大的金幣愛好者,若想真正和徹底的研究一枚幣的稀缺性,是決不能只單一參考實鑄量來做最終評判的,即使實鑄量再精準!
存世量=實鑄量-造幣廠積壓熔毀量-民間錢幣商滯銷熔毀量
市場可流通量=實鑄量-總熔毀量-收藏、投資、禮品總沉淀量
解釋4:價格標注參考基準
基于新中國稀有幣市場長遠發展,價格和信息方面的透明化、大眾化已迫在眉睫!
本欄目涉及品種和價格取材的主要參考來源:
廣州金幣市場(陳浩敏先生等)、上海盧工市場(李振亭先生、張志文小姐、謝建海兄弟、支小贛兄弟等)、北京馬甸市場(白冰先生、陳浩然先生、許春雙先生等)、臺灣、香港等地實力幣商以及各民間金幣網站中國集幣在線、中國金幣交易網、中國金幣收藏網、金幣投資論壇、上海金幣等。
價格范圍取材基準:
1、 對各民間錢幣市場幣商價格開的過高或單次成交價格明顯脫離市場現實情況的最高價格。不予采用。
2、 對各民間錢幣市場錢幣愛好者在不了解市場現實價格情況下,而超低價賣給幣商的實際成交價格,不予采用。
3、 對長期難得一見的罕見幣,其價格取向只能根據以往最近的一次的公開成交價格和市場整體發展實際情況綜合估算。此價格標注范圍相對較大,敬請理解。
4、 對并不罕見或極少幣種基于個人或某個人的未來估測價值,不予采用。
5、 結合國內、外各主流民間金幣市場、資深錢幣商最近的現實已成交價格,綜合評判。
6、 最低價格設定基準:力求確保平于或稍低于最低價格即好成交。
7、 最高價格設定基準:力求非估算品種的最高標注價格市場可以買到。
8、本欄目所標示的價格均指品相完好,價格高低范圍不做品種優劣比較。
關于《新中國稀有精品金銀幣參考價格》的相關內容,曦雨最后還有一些話要在此多說幾句,有人問,這個價格明明是你曦雨所編,為何還要用“45度深藍”來發表?其實早在這個欄目未發表前,曦雨就已深知這個欄目的重要性,也知道要想真正做好這個連貫性很強的純公益性欄目我個人將要付出多少精力以及潛在的指責和壓力,但考慮到當前幣市的整體發展,這件事如果我現在不去做,那無疑將再度錯失稀有幣全面振興的一個大好良機,思前想后我終下決心。曦雨始終覺得這個欄目是大家的,其版權是整個金幣行業共同的財富,它在未來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也必然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扶植,所以,我更覺得不能用曦雨的名字。很感謝我的愛人既:45度深藍,近來連日的挑燈夜戰,她也消瘦了很多。。。唯寄愿這個欄目能為大家實實在在的做點什么,更希望朋友們能夠站在團結的角度上來共同呵護和促進這個欄目今后的發展。
曦雨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