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偉忠,刊登時間:2006.7.18
隨著集幣熱的不斷興起,函購錢幣已成了許多集幣愛好者通過異地調劑來交流藏品的一條主要途徑。它不用人們親自出馬去全國各地尋訪各種珍貴錢幣,為廣大錢友拾遺補缺、收購名貴錢幣品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這種不是集幣愛好者面對面商談的交易方式,很容易走調,造成人們所買錢幣名不副實,給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以可乘之機。
函購錢幣業務剛開始出現時,確實給廣大集幣愛好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各種宣傳媒體上刊登的形形色色的低價函購廣告很是誘人,有些集幣愛好者貪圖便宜熱衷于函購錢幣,有些人則因自身條件所限,購買錢幣也時常離不開函購,但偏偏又有不少函購發生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有些心術不正的小人充分利用廣告,以樣幣、待考幣和新發現的古錢幣等名義兜售贗品;或指鹿為馬、以次充好,用流通過的舊幣冒充挺版新幣出售。去年筆者有位朋友以260元價格函購一枚“宣統三年造壹元大清銀幣(帶點)”,可收到的這枚“宣統三年造壹元大清銀幣”卻是不帶點的,而不帶點的市場價僅120余元一枚,好在這枚帶點銀幣本身價值也不高,這位朋友損失不大,算是花錢買個教訓。還有一些集幣愛好者事先與函銷商一切都談妥了,可款子匯出后還是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有位專集紙幣的錢幣收藏者曾以較高的價格函購一張品相上乘的第一版人民幣壹佰元“帆船圖”,但收到后卻發現是一張假幣,他立刻與對方聯系,并退回假幣,要求迅即退款。對方承認這是一張假幣,但卻一口咬定這張假幣并不是他當初寄出的那張幣,讓人無可奈何。還有一位古錢愛好者以2800元高價函購一枚“即墨法化”四字刀幣,收到后發現是贗品,即提出退換,可函銷商卻認為是真品,無奈之下購買者只得花錢請有關專家鑒定真偽,最后函銷商才答應退貨,但提出要扣除15%的手續費。這位古錢愛好者在有理的情況下還白白損失了400多元。
購買錢幣最好采用面對面商談的交易方式,這樣能避免許多后遺癥,如果確實需要函購,也應該多長一個心眼,找一些有信譽、有實力的錢幣函購公司去求購,不可貪圖便宜輕信騙人的虛假函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