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聞晨報》記者:劉志飛
去年下半年以來,沉寂三年多的貴金屬收藏市場開始走強,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金銀幣、紀念章的收藏和投資。不過,近期市場上出現多起假冒偽劣金銀幣事件,引起投資者警覺。業內專家建議,投資者在選擇購買相關藏品時要仔細分辨,并掌握相關常識。
假冒藏品魚目混珠
日前有媒體報道,某西安市民在黃帝陵購買的3枚“軒轅黃帝純銀彩色紀念幣”,拿到權威部門進行鑒定,結果含銀量都為“零”,號稱含銀量99%的“純銀”紀念幣不過是用鋅銅鎳偽造的,280元的賣價但其真實價值不過10元。該紀念幣正面為銀色軒轅黃帝像,背面為綠色軒轅黃帝,包裝內附有《收藏證書》、收藏編號,看起來相當正規。類似的事件以前也曾出現,某公司還曾假冒金幣總公司的名義發行神州六號紀念章,事實上金幣總公司并不知情,因此其權威性大打折扣。另外,去年十一月份奧組委曾授權金幣總公司發行兩種規格的銅鍍銀紀念章,新品上市不久,市場上就發現有假冒產品出現,其防偽證書做得很逼真,普通投資者很難分辨真假。
提前掌握收藏常識
我國的貴金屬收藏市場起步較晚,目前還不夠成熟,普通市民對貴金屬收藏的知識知之甚少。業內專家介紹,那個所謂的“軒轅黃帝純銀彩色紀念幣”,其實根本就不能稱為幣,因為幣一定要有面值,是人民銀行發行的,經過人民銀行公告的才是幣。有些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有意模糊幣與章的區分,使初入行的投資者上當。專家建議,初入行的投資者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相關錢幣知識,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才能慧眼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