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常州龍城金幣網,作者:龍城閑人
老銀元的品級是指依據其磨損程度而設定的等級,業內稱之為“品相”。早年老銀元的流通對象以收藏者為主,其品級設定比較繁雜,有參考古錢品級設定九級的,有參考紀念幣品級設定十級的,等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老銀元的流通對象已趨于多元化,投資、社交、民俗禮儀等需求越來越多,老銀元的品級也簡化為五級而被廣泛認同。
老銀元的五級品相分別為極美、美、普、中、下,其中極美品為未使用品,幣面文字和圖案完美無損,十分清晰,底板無任何損傷;美品為近未使用品,幣面文字和圖案很清晰,僅有輕微磨損,沒有打戳或碰損;普品為合格品,正常使用磨損但文字和圖案較清晰,沒有打戳或碰損;中品為次品,因使用過多而磨損嚴重,文字和圖案較模糊,有打戳或碰損;下品為劣等品,文字和圖案已十分模糊,錢戳或碰損較多。
品相的優劣對老銀元的價值影響很大,同一版本的老銀元,由于品相好的比品相差的完整、美觀,存世量又遠遠少于品相差的,因此其價值也要比品相差的高出數倍乃至數十倍,例如俗稱為“袁大頭”的民國三年袁世凱壹圓銀元,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以普品和中品為多,其中普品的價值約100元左右,中品的價值約70元左右,如果是美品,價值就會上升到150~200元,極美品更是高達300元左右,而下品的價值則下降到50元以下,與銀質的價值相差無幾。
高品級的老銀元如果保存條件很好,其表面會留有銀元出廠時的原始光澤,業內稱之為“原光”。帶有原光的老銀元通常使用次數少,磨損程度低,因而其品級都在美品以上,其中純原光的老銀元意味著完全沒有使用和幾乎沒有損傷,屬極品,即使在極美品中也是最好的,因而是老銀元的龍頭珍品。由于帶有原光的老銀元存世量極少,純原光的老銀元更稀有,因此其價值要高于同品級的其它銀元,有的甚至要高出數倍以上,如一枚純原光的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如圖)價值千元以上,高出同類極美品銀元數倍,高出同類普品銀元十幾倍。
鑒于品相對老銀元價值的巨大影響,投資、收藏、饋贈者都十分重視,觀看老銀元只能二指夾邊,不能觸摸幣面,保存老銀元應有塑料硬殼包裝保護,并保持環境干燥,那些清洗過的、被硬物擦傷的以及其他普品以下的老銀元大多回避不受,因此這類老銀元雖然價格低廉,也不具有升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