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發現再次印證朝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端重鎮.2枚波斯銀幣在一座北魏時期的古墓中被發現,它將朝陽與西域的貿易往來記載“提前”了2個多世紀。
5月中旬,一座北魏時期的石筑古墓在朝陽市開發區一工地被發現,朝陽市博物館對其進行了搶救性清理。
考古人員發現,這座墓葬平面為“刀”形,是由不規則石塊砌筑而成的。墓葬由墓道、墓門、甬道和墓室組成。經考古工作人員對該墓的清理確定,該墓中埋葬一男性,木棺葬具已經朽爛,但仍能看出棺木為前寬后窄、前高后低的形狀。墓中發現隨葬品數量極少,僅有陶罐1件和2枚銀幣。
經過朝陽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尚曉波鑒定,墓中隨葬的2枚銀幣,屬于古代波斯的通行貨幣,這是朝陽首次出土波斯銀幣。
這次出土的波斯銀幣幣面上祭壇兩旁各鑄一站立人像,或是祭司,或是國王。經鑒定,其正是流通于公元四世紀古代波斯薩珊王朝沙卜爾一世時期的銀幣。這與該墓的埋葬年代相吻合。
考古人員說,我國境內發現古波斯銀幣的地點,主要分布在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城鎮范圍內。
按照國內史學界傳統說法,古代中國與西域波斯等地進行貿易往來,多是通過“絲綢之路”,而時間則是在唐代。
1996年,朝陽市考古工作者曾在銀河小區建設工地的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過一枚波斯金幣。當時這一發現,印證了上述觀點。
尚館長表示,這次朝陽發現的這2枚波斯銀幣,比過去發現的波斯金幣早了兩個多世紀,證明朝陽這座古城與西域的商貿往來,早在北魏時期就有密切聯系。
這一發現,為朝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端重鎮的研究結論,給予了再次實物印證。更重要的是,此次發現,甚至有可能將古代中國與西域商貿往來的歷史大大提前。
目前, 朝陽市博物館正對此次考古發現做進一步研究。
選稿:實習生 王雯 來源:遼沈晚報 作者:李冰 韓濤
2006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