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金幣>網看到一篇題為《到底誰最壞-為特約經銷商鳴不平》的文章,說實話作為觀點的最先提出者,曦雨在會后也深感確實有片面之處。
作者feixiang兄在文章中再次論述了我在1210會議上所歸結闡述的《金銀幣四大怪》:
一、大家都說特約壞;
二、零售一年還有批量賣;
三、新品高開跌的快、老品當作黃金賣;
四、收藏、投資皆失敗;
文章中尤其對第一條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借此機會曦雨也想和大家再多聊幾句,如有不當之處,還望feixiang兄和熱心的朋友們多多指導。
為什么大家都說特約壞?
答(會場原文):因為我們大家都不能在特約的那里買到一塊平價的熱門幣。
解釋:
由于我們在場的與會代表都不是金總的內部工作人員,對金總內部的銷售體系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在1210會議之前我們也只能片面的認為,分布在祖國各地的70家特約經銷商,就是唯一的行銷機構。那么作為一名普通的金銀幣收藏愛好者,作為一名已經多次看到過相關報導的特約經銷商應該服務于廣大金銀幣投資愛好者的相關政策制度,卻依然不能從各地方的特約那里平價買到一塊自己所喜愛的熱銷金銀幣,當然就會在情緒上有所不滿。但隨著問題的更深層研究,現在我們大家才知道,原來在改革的進程里,還有占更大配額而又不知將貨源賣到哪里的各大分之機構。
我們黨一貫的執政方針,首先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與民爭利”。作為豐富老百姓業余文化生活的金銀幣,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單位的中國金幣總公司,其根本的職能并非不可告人的倒買倒賣,而是切實的履行“三公政策”、真正服務于廣大集藏愛好者,面向更多人士合理的發售相關金銀幣產品。
作為其下屬的特約經銷商,在問題的逐步明朗化后得知,其實你們確實也很難,除了每年要付出龐大的各項開銷后,還要承擔大多數冷門幣的滯銷壓力,偶爾遇到一枚有利潤的熱門產品,你們還要迫于各方壓力、面對現實的各方打點。上,金總不會給予太多的支持,因為你們人數太多,就拿彩金雞來說每家多給一套就是70套,那么按照當前的市值計算,純利潤就是12萬現金,所以根本也就無暇顧忌;下,集藏投資者更不會理解,因為我們確實在嚴肅的銷售制度下,買不到你們的平價幣。所以,你們現在的處境的確也很難。但在現實中,你們當中也屬實有一些頑固不化,仍然定位錯誤,一直從事違規銷售,向民間二級市場傾銷的惡劣現象。
面對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實質性問題,我想我們當初主觀的將責任歸結到全部的特約是不正確的,目前金總首先該盡快加以解決的,則更應該是屢順內部行銷體系,盡快出臺真正能夠服務于集藏投資愛好者的便民、利民體系。不要一味輕視問題的無關緊要,而是更應該切實的加以系統的分析與詳實的研究。記得著名金銀幣評論人士和研究者石頭城先生曾在1210會議上說過:“要改革和完善現有銷售體制,治理改造傳統分曉渠道,就必須要對好的特約經銷商進行獎勵,對差的的特約經銷商堅決懲罰,形成最終的管理性制約獎懲機制”。
問題研究:
一、海外長城公司:
1、海外巨大利潤品種如何防止非法的走私回流;
2、是否應該適量減少占有巨大配額的熱銷品種;
3、如何切實有效的將中國金銀幣真正賣到海外收藏人士手中;
二、國內各大分之機構:
1、擺正分之機構的第一行銷于民的基本屬性;
2、巨大廉價配額比率的金銀幣到底應該賣向那里;
3、是否應該建立真正務實便民出售的社會銷售窗口;
三、特約(許)經銷商;
1、如何糾正、履順當前混亂的特約經銷商管理制度;
2、如何解決冷門滯銷幣廉價向民間市場推銷、熱門幣買不到的尷尬局面;
3、如何處使遍布在全國各地的特約經銷商能夠與廣大的金銀幣投資者形成共贏;
四:民間二級市場:
1、如何看待幣商與終端消費者的直接銷售關系;
2、如何充分調動幣商主動的參與的積極性;
3、客觀看待民間市場發展的必要性與潛在的推動力;
現實問題例證:
A、如果拿奧運會徽章和旗幟交接章來作個比較,為什么同題材的、同規格、同樣發行量的奧運章,會徽章就那么好賣?旗幟章現在還在金總庫房里滯銷?
B、為什么幻彩一組當年1800元還在搶盤,現在市值除以二反倒無人問津了呢?紅遍一時的幻彩系列四組今天為何會如此的難賣?
C、倍受集藏者矚目的鄧小平金幣,現在為什么會滯銷?難道就是一個錯過了禮品消費期嗎?
D、量少績優老幣當作黃金賣的實質性問題究竟出現在哪里?
以上問題曦雨懇請金總相關領導審慎研究,希望我的這一席話會給更多關心未來幣市未來的朋友們帶來一些思考。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1-21 18:34:42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