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健初
來源:《金幣資訊》53期
相比郵票發行百余年的歷史,錢幣發行滿打滿算,也不過20余年,確確實實只能算小小老弟
。因此錢幣發行中套用郵票題材的現象,也就見怪不怪,見奇不奇了。在這些與郵票同題的錢
幣中,有三款最值得收藏者格外關注,這就是《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和《虢國夫
人游春圖》。
《簪花仕女圖》為唐代畫家周昉作。這幅流傳千年的名家畫作,描繪了春三月仕女們的悠閑
生活。畫面上,仕女身著華麗奢艷的服飾,在庭院中或拈花或拍蝶或戲犬或賞鶴,動作徐緩,
氣質高雅。畫家以高超的賦色技巧,層次明晰的突出了仕女們透亮松軟的輕紗,潤潤光澤的皮
膚,以及完全沉醉于自然的面部神色,可謂極盡工巧之能事。1984年,這幅名畫以《中國繪畫
·唐·簪花仕女圖》為題,搬上了國家名片。全套郵票包括三枚郵票和一枚小型張。其中小型
張為全景,三枚郵票截取畫作三個不同的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為五代時南唐畫家顧閎中所作。1989年發行的同題郵票,全套五枚,連印
。郵票套用原畫結構,分別以“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場景,畫出韓熙載與其賓客舞伎們聽琴、觀舞、休息、調筆等情節。《韓熙載夜宴圖》傳神之處,是以畫家之筆,通過人物形態的勾勒,突出了一個“聽”字。畫面上的眾多人物,有側耳,有傾身,有回眸,有抱膝,完全沉浸在扣人心弦的音樂旋律之中。其中韓熙載頭戴高冠,盤膝坐于榻上,眉尖高聳,神情專注,沉醉之中又淡淡有憂郁之情。《韓熙載夜宴圖》運筆精熟,色彩絢麗,顯示出畫家杰出的寫實能力和五代人物畫的水平。
《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唐代畫家張萱反映唐代上流社會婦女休閑生活的一幅名作。畫作雖題
為《游春》,但畫家沒有直白地在畫面上表現野外春景,而是把筆墨集中到游春人物從容而悠
閑的神態上。實際上,通過畫面人物輕薄艷麗的服飾,已經有春的花團錦簇,游春者輕舉緩行
的姿態,也能讓人聽到畫面外的鳥語花香。以虛代實,耐人尋味,正是畫作成功之處。1995年
,國家郵政局以《唐·虢國夫人游春圖》為題發行郵票,全套兩枚。郵票以連印形式,雖不是
小型張,但接近小型張。
與這三款郵票同題的彩銀幣,發行時間分別為:《唐代·簪花仕女圖》,1998年;《唐代·
虢國夫人游春圖》,1999年;《五代·韓熙載夜宴圖》,2001年。有趣的是,這三款與郵票同
題的彩銀幣,彼此之間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同為“中國古代名畫”系列,分別為其中之四、之
六和之八;面值同為50元,含銀量同為5盎司,成色同為99.9%;正面圖案同為國號、年號和唐
代長安大明宮含元殿。
而最最重要的是,三枚彩銀幣的規格同為90×40毫米長方形。這種規格,類似郵票中的小型
張。而這三款彩銀幣的設計,也基本是按小型張形式進行創意的。其中《簪花仕女圖》的構圖
,與同題小型張大致相仿,只是把面值和名稱放在了下方;《虢國夫人游春圖》同樣選取畫作
全圖,但與郵票不同的是,彩銀幣的構圖中沒有齒孔斷截,一氣和成,更好地體現了原作風貌
;《韓熙載夜宴圖》則選取原作中最為傳神的“清吹”局部,最大程度地將《韓熙載夜宴圖》
的精華展現在彩銀幣上,這也是設計者的獨到之處。
以三幅名畫為選題的郵票與彩銀幣,問世之日始,就受到收藏者高度關注,其中《簪花仕女
圖》小型張后發制人,市價一直高高在上,是新JT郵票中的佼佼者。連票形式出現的《韓熙載
夜宴圖》在郵市也多次有出色表現。三款同題彩銀幣,集幣者也另眼相看,喜愛有加。其中《
虢國夫人游春圖》,2000年廣州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上,被評為“2000年最受群眾喜愛的金銀
紀念幣”。作為收藏,作為投資,這三款同題彩銀幣,都是值得重點考慮的優秀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