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一個目前仍以炒作為主的市場,已經開始走向價值回歸。
在許多收藏者眼中,金銀幣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但由于其本身價格較高,發行渠道有限,所以令不少工薪人士望而卻步。但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近年來隨著國際貴金屬價格的上揚,國內GDP連續多年的增長以及人們購買能力的提高,原本有“貴族收藏”之稱的金銀幣收藏開始走向大眾。目前中國金銀幣市場的三大主體——收藏、炒作和禮品中,收藏者所占比重呈現逐步加大的趨勢。
收藏 江浙滬成為主力市場
據統計,目前參與金銀幣收藏的人數大約在15萬人至20萬人左右。這一群體中既有一般的工薪階層,也有較高級的白領。百元左右的熊貓幣有市場需求,百萬元以上的10公斤金幣也有人收藏。但中國金幣總公司設計部經理胡福慶表示,金銀幣收藏群體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以地方經濟基礎劃分,我國東南部尤其是江浙滬一帶,金銀幣收藏文化積淀深,這一地區又有將貴金屬作為信物留給后代的傳統,因而成為目前收藏市場的主力市場。兩廣地區的金銀幣收藏群體又不如江浙滬多。相比之下,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對金銀幣收藏投資的認識還很滯后。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金銀幣的集藏群體85%左右是從集郵轉行而來,因此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這個群體逐漸增大的趨勢比較明顯。同時他們也指出,目前金銀幣收藏投資還未被大眾所認識,這一方面需要管理層大力地宣傳和推廣,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了金銀幣市場巨大的潛力。
炒作 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有專家分析認為,以目前形勢看,中國金銀幣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但二級市場的炒作還是市場主流,投機和違規操作等現象所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
在他們看來,部分投資者盲目的炒作投機行為影響了金銀幣市場的健康發展。在炒作市場上,金銀幣的市場價格和它的文化、歷史、藝術價值沒有直接聯系,而主要看它的題材、數量、發行方式是否適宜炒作。如果莊家認準了,就會籌集資金大筆吃進拉高價格,然后盡快拋出賺取差價,倒霉的往往是那些跟風跑的小戶、散戶。在這里,金銀幣只是一種炒作的符號而已。而正常的金銀幣投資應該由收藏者的資金介入、沉淀并消化,而不是被當作賭博的籌碼。
胡福慶告訴記者,與股票相比,金銀幣投資收益見效要快,因為其絕對量要比股票小得多,所以比較容易控制。如“建行40周年”紀念幣,當初發行時無人問津。隨著其大量地沉淀,投資價值逐漸被人們認識,再加上較少的發行絕對量,所以價格也攀升到了800元左右。所以,在金銀幣購買者的構成中,投資者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投資者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長線投資者,他們具有較好的經濟承受能力,投資心態健康,能夠理性分析市場變化進行投資,但這類投資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大多數投資者屬于第二類投資者,即短線投資者,他們追求短期效益,在市場上來回拋售金銀幣,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禮品 有助于擴大收藏隊伍
金銀幣禮品化已成趨勢。胡福慶表示,這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很大關系,F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許多金銀幣的題材如偉人題材等都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如果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而不是用公款消費購買金銀幣贈送給朋友,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且隨著人們購買力的增強,送禮的檔次也提高了。以往1公斤的銀幣賣得很火,而如今價格在兩三萬元的5盎司金幣卻十分走俏。
此外,還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金銀幣禮品化現象既可以讓金銀幣更多地沉淀,增大其升值的空間,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金銀幣,對金銀幣收藏隊伍的擴大也有一定的幫助。 (記者 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