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主題的特定郵品,市場交易行情相對較好。
郵市雖說不太景氣,但郵品拍賣卻表現不差。在4月下旬的中國嘉德春拍中,新中國最名貴的郵票之一“藍軍郵”,以64萬元被拍出;中國一枚“文革”珍郵“全國山河一片紅”8分新票,最終以34萬價格成交。而北京誠軒春拍郵品專場中亦精品眾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征集自日本著名集郵家阿部達也的“中國早期航空郵政”專題郵箱,共包括貼片128頁,含實寄封、片200余件,其中珍品甚多。例如:“1920年天津《華北每日郵報》寄北京新聞紙首航封”分別以23.52萬元、28萬元的高價成交;“1933年貼新疆航空木戳手蓋郵票四方連迪化寄北平封”,成交價13.44萬元。尤其是在11月上旬北京誠軒秋拍郵品專場中,一封1968年的平信背后貼有“全國山河一片紅”撤銷發行郵票一枚,蓋的是上海奉賢莊行11月26日郵戳,有上海11月27日投遞戳及郵遞員名章,真是收藏價值極高。
三、電話磁卡:被郵幣卡市場遺忘的角落
與1997年郵幣卡市場高潮時熱烈火爆的場面相比,近一年以來的電話通用磁卡(田村卡)市場可說是冰冷到了極點?ㄊ欣锏娜肆髁亢统山涣慷挤浅O∩,秀多電話卡的價格跌得很低也無人問津,不少卡商紛紛改行賣郵票和錢幣去了,電話卡板塊仿佛成了被市場遺忘的角落。1997年4月卡市高潮時,各種電話卡幾乎都有過相當輝煌的表現,那時投資電話卡并及時在高位派發的人都賺了大錢。以后卡市逐年走低,并開始了長達11年多的熊市,而當年管理層對電話卡的擴容步伐又不改變,最終導致整個電話卡板塊形象受損,電話卡價格大跌,淪落為“死亡板塊”,并套牢了一批又一批逢低介入的集卡愛好者,其間卡市雖說曾有過幾次反彈行情,但也都是曇花一現。我國電話卡從問世至今共發行過63套,但綜觀2008年里這63套卡的市場表現,竟有多達40余套卡面值不保,還有個別卡在面值附近呻吟,真是跌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甚至連一些具備很高收藏價值的早期質優卡,如“長城”、“梅蘭芳”、“生肖豬”卡等,價格也跌得很低,究其原因,發行量過大確實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因素,但集卡愛好者對卡市前景的極度失望也許是更重要的原因。
其實,作為一名普通的集卡愛好者,根本沒有必要對目前的卡市悲觀失望,只要你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就能坦然許多:目前非常低廉的電話卡對人們來說,也許機會更多,集卡愛好者完全可以趁現在超低的售價去卡市拾遺補缺,挑選便宜貨,適當增加持倉量。目前,精品電話卡“梅蘭芳”價格1400元,“生肖豬”價格260元,“豆腐節”價格80元,連最珍貴的“測試卡”也僅售2900元,這類早期質優卡最新的市場價竟不及1997年卡市高潮時賣價的十分之一,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收藏機會。電話卡市場其實和股票市場有些相似,不會永遠是低谷,也不可能永遠成為被市場遺忘的角落。也許在某個時候,當人們不經意間,電話卡板塊的翻轉行情就會來臨。